你看,这就是蛊惑人心的厉害之处:它不是用道理说服你,是用情绪绑架你。当所有人都在高喊的时候,你不喊,就会觉得自己是异类;当所有人都相信的时候,你不信,就会觉得自己错了。那种群体的狂热,能把一个原本理智的人,变成失去判断的木偶。就像夏伊勒说的,“当时的德国,每个人都像在一艘快沉的船上,希特勒说他有救生艇,哪怕那救生艇是漏的,大家也会挤着上去”。
“绝望的土壤里,最容易生长出名为‘绝对希望’的毒花。”这句话太戳心了。因为人在绝望的时候,最想要的就是“确定”——确定问题的原因,确定解决的办法,确定未来会好起来。而那些“救世主”们,恰恰就给了这种“确定”,哪怕这种“确定”是建立在谎言和仇恨上的。他们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多元的世界二元化,告诉你“要么跟我走,要么就是敌人”,让你在恐惧和渴望中,一步步放弃自己的思考。
联系到现在,你会发现这种事其实一直在发生。比如有人遇到了职场挫折,就有人告诉他“这都是老板的错,是社会的错,跟你没关系”;比如有人生活不顺,就有人告诉他“你之所以过得不好,是因为某某群体占了你的资源”;比如有人对未来迷茫,就有人告诉他“只要跟着我做,就能一夜暴富,就能实现梦想”。这些话是不是很熟悉?和当年希特勒的套路,其实没什么两样——都是用“简单答案”掩盖“复杂问题”,用“情绪共鸣”代替“理性思考”。
那么,我们该怎么警惕这种“救世主”呢?其实很简单,记住两句话:第一,凡是把所有问题都归咎于一个“敌人”,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一个“人”身上的,大概率是骗局;第二,凡是告诉你“不用努力,不用思考,跟着我就能成功”的,一定是陷阱。因为真实的生活里,没有那么多“简单答案”,也没有那么多“绝对希望”。问题的解决,需要一步步来;希望的实现,需要自己去拼。
就像当年的德国,如果有人能冷静下来想一想:把犹太人赶走,就能解决经济危机吗?跟着一个只会喊口号的人,真的能让国家强大吗?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悲剧。可遗憾的是,在绝望的情绪里,冷静的人太少了,跟风的人太多了。
所以,了解这段历史,不是为了批判当年的德国人,是为了提醒今天的我们:永远不要在绝望中放弃思考,永远不要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因为当你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时,就等于把刀递给了别人,万一那个人是魔鬼,你就再也没有反抗的机会了。
这片绝望的土壤,不仅孕育了纳粹的魔鬼,也给我们所有人上了一课:一个社会最可怕的,不是贫穷,不是困难,而是当人们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愿意相信“简单答案”的时候。因为那时候,魔鬼就会披着“救世主”的外衣,悄悄来到我们身边。
独裁的密码 - 权力如何一步步蚕食自由的边界
咱们先从1933年2月27日的那个夜晚说起吧。柏林的国会大厦突然燃起大火,火光映红了半个夜空,消防车的警笛声在街头尖啸,空气里满是烧焦的木头味。第二天一早,报纸头版就登出消息:“共产党人纵火叛国!”希特勒站在国会大厦的废墟前,对着人群嘶吼,说这是“德国面临的最大危机”,必须立刻采取“紧急措施”保护国家。
你知道当时柏林有个叫汉斯的印刷工吗?就是那种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在油墨味里印报纸,晚上回家会给女儿带块麦芽糖的普通人。那天他拿着报纸,手有点抖——他前几天还在工厂里听工友说,共产党最近在抗议削减工人福利,怎么突然就成了“叛国者”?可看着街上荷枪实弹的士兵,听着邻居们议论“幸好元首反应快”,他把到嘴边的疑问又咽了回去。他想:“可能是我不懂政治吧,元首总不会害我们。”
就是这场“国会纵火案”,成了权力撕开民主口子的第一把刀。希特勒借着“反恐”的名义,推动国会通过了《保护人民和国家紧急法令》——听起来多正当啊,“保护人民”,谁会反对呢?可这道法令一出来,宪法里规定的言论自由、集会自由、新闻自由,全被暂停了。警察可以随便闯进民宅抓人,不用出示搜查令;反对党成员说抓就抓,理由都是“涉嫌危害国家安全”。
汉斯第一次觉得不对劲,是在法令通过后的第三个星期。他的发小卡尔,一个平时爱在酒馆里抱怨几句物价的木匠,突然就不见了。汉斯去警察局问,警察只冷冰冰地说“卡尔涉嫌与共产党有联系”,再追问就被赶了出来。那天晚上,汉斯坐在家里,看着女儿在灯下画画,第一次没敢跟妻子提起卡尔的事。他想:“别多管闲事,万一连累家人就糟了。”你看,恐惧就是这么开始的——不是一下子把人压垮,而是让你在“保护家人”的名义下,先放弃对别人的关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认知暴击50本神作的逆天改命书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认知暴击50本神作的逆天改命书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