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灾过后的一个清晨,苏州城还浸在一片潮湿的水汽里。天刚蒙蒙亮,东边天际只染着一抹极淡的鱼肚白,河堤旁的临时账房便亮起了一盏油灯,昏黄的光透过竹编的窗棂,在泥泞的地面上投下不规则的光斑 。
谢浩楠推门进来时,苏文渊正弯腰站在桌前,手里捏着块炭笔,在摊开的苏州地图上圈圈画画。账房是用粗木和茅草搭建的简易棚子,屋顶还留着洪灾浸泡过的深色水痕,角落里堆着的几卷古籍,书页边缘都微微发卷。空气中混着泥土的腥气、纸张的霉味,还有苏文渊身上淡淡的墨香,倒成了灾后难得的安稳气息。
“苏大人还没歇着?”谢浩楠把手里的油纸包放在桌上,里面是从附近粥棚刚取来的热粥,“刚去河堤上转了圈,青壮年们还在清理河道里的淤泥,就是岸边的农田……”他话没说完,目光落在地图上被炭笔圈出的胥河河段,声音渐渐沉了下去 。
苏文渊直起身,揉了揉发酸的腰,指尖在地图上的水渍处轻轻点了点:“昨晚我对着这地图看了半宿,你看,苏州地势低洼,太湖、胥河、娄江相互贯通,一旦上游降雨过量,太湖水位暴涨,胥河就成了泄洪的必经之路。这次洪灾,就是胥河堤岸溃了三处,才让洪水直冲进城西的村落和农田 。”
谢浩楠拿起另一块炭笔,顺着苏文渊指的方向,在地图上画出一条蜿蜒的线条:“临时抢险堵不住根本。你还记得当年范仲淹修的扞海堰吗?那堤坝挡住了多少年的海潮,护住了沿海千顷良田。我在想,咱们能不能借鉴这个法子,结合苏州的地理特点,修一条从太湖口到胥河下游的长堤 。”
这话一出,苏文渊猛地抬起头,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原本带着倦意的脸上多了几分神采。他俯身凑到地图前,手指沿着谢浩楠画的线条仔细摩挲:“这个想法好!太湖水患的症结,就在于没有一道能拦水、泄水的屏障。要是能修这么一条长堤,既能在汛期挡住太湖的洪水,不让它直冲胥河,还能在枯水期储蓄水源,灌溉沿岸的农田,简直是一举两得 !”
“不止这些。”谢浩楠蹲下身,从油纸包里拿出两碗热粥,递了一碗给苏文渊,“我今早去勘察时发现,胥河沿岸有不少黏土岗地,黏土黏性大、抗渗性强,正好能用来筑堤。而且从太湖口到胥河下游,地势相对平缓,筑堤时不用过多开挖山体,既能节省人力物力,还能减少对周边百姓耕地的影响 。”
苏文渊接过热粥,却没急着喝,而是拿着炭笔在地图上快速标注:“我这就安排人去做两件事。一是整理古籍里关于苏州古堤、扞海堰的记载,尤其是筑堤的材料配比、堤坝的高度宽度这些关键数据;二是派熟悉地形的乡绅和工匠,分三路去勘察地形,一路从太湖口往胥河中游走,一路沿着胥河下游勘察泄洪口,还有一路去周边村落统计可调用的黏土、石料,务必把情况摸得清清楚楚 。”
两人一拍即合,当天下午,苏文渊派出去的人便带着工具出发了。谢浩楠则留在账房里,翻找出从府衙调来的《苏州水利志》,一页页仔细研读。油灯从午后亮到深夜,账房里的烛芯换了一根又一根,他在纸上记下密密麻麻的笔记:“宋庆历年间,苏州曾修过简易堤岸,高丈二,宽三丈,用黏土混合糯米汁夯实,可抵御五十年一遇的洪水……”
第二日清晨,勘察地形的人陆续传回消息。去太湖口的工匠回报,太湖口西侧有一处废弃的古窑,窑里还留存着不少烧制好的青砖,可用于堤坝关键部位的加固;沿胥河下游勘察的乡绅带来了好消息,下游三十里处有一处天然洼地,稍加修整就能改造成泄洪区,能大大减轻堤坝的泄洪压力;去村落统计材料的人则说,沿岸百姓听说要修防洪堤,都主动提出愿意捐献家中储存的黏土,甚至不少青壮都表示愿意参与筑堤,只求能彻底挡住水患 。
“民心可用啊!”苏文渊拿着勘察记录,激动地拍了下桌子。当天午后,两人带着工匠和乡绅,亲自去了太湖口和胥河下游的泄洪洼地。站在太湖口的高地上,极目远眺,太湖水波浩渺,风一吹便掀起层层浪涛,岸边的泥土还带着洪灾过后的湿软。谢浩楠蹲下身,抓起一把泥土,在手里揉了揉,泥土细腻黏手,正是筑堤的好材料 。
“就按咱们商量的来,堤坝主体用黏土混合糯米汁、石灰夯实,高度定为丈五,比宋庆历年间的古堤再高三尺,宽度定为四丈,能容两匹马并行。”谢浩楠站起身,指着远处的胥河,“在堤坝内侧每隔五十步修一个排水闸,枯水期打开闸门灌溉农田,汛期就关闭闸门拦水。下游的泄洪洼地,咱们修一条引水渠连接胥河,再在渠上修一座控水闸,根据水情调节泄洪量 。”
苏文渊身边的老工匠听完,连连点头:“大人这个方案周全!黏土混合糯米汁夯实,再用青砖加固坝体,别说五十年一遇的洪水,就是百年一遇的大水,也未必能冲垮。而且排水闸和控水闸相互配合,既能防洪又能灌溉,真是把苏州的水情摸透了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被偷的人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被偷的人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