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的晨雾,是裹着松针清香的软纱。林越与郭靖并辔行在青灰色山道上,马蹄踏过覆着薄苔的石阶,溅起的晨露沾在鞋边,凉得恰到好处。山道左侧的崖壁上,“全真圣地” 四字刻痕深达半指,是王重阳建观那年亲手凿就,历经四十余载风雨,字迹边缘虽泛着青苔,却仍如剑刃出鞘般透着凛然正气 —— 传闻当年金兵南下,王重阳便是在此凭这四字震慑过一队乱兵,护了山下百姓周全。
“再过三里就到重阳宫了。” 郭靖勒住枣红马的缰绳,指向前方云雾中若隐若现的飞檐,那檐角挂着的铜铃被风拂动,声线清越如道乐,“当年我随柯镇恶师父来此求药,丘道长不仅救了我师父的眼伤,还教了我三个月全真内功的‘子午周天’,说这是‘守身立命的根基’。这次华山论剑后,黄药师前辈提了一嘴,说重阳真人的武学感悟里藏着先天境的关窍,我便想着带你来碰碰机缘。”
林越望着那片在雾中浮沉的飞檐,指尖不自觉摩挲着墨阴剑的剑鞘 —— 剑鞘上 “守” 字的刻痕,是襄阳守城时自己亲手凿的,此刻竟与崖壁上的 “全真圣地” 隐隐呼应。他想起华山论剑时洪七公说的 “武学即人心”,王重阳以武抗金、以道护民的往事,恰是这理念最鲜活的注脚:“重阳真人以先天功护一方百姓,这份‘以武载道’,正是晚辈想悟透的。”
行至重阳宫山门前,两株需三人合抱的古柏如守门卫士,树干上缠着百年老藤,藤叶间缀着细碎的白花。两名身着月白道袍的弟子已执剑立在此处,道袍领口绣着淡青色太极纹,见郭靖翻身下马,立刻躬身行礼,声音清亮如晨钟:“郭少侠,丘师伯已在三清殿候了半个时辰,特意吩咐我等见您便引至殿内 —— 还请林少侠随我二人同往。”
穿过刻着 “太极图” 的石拱门,庭院里的铜炉正飘着三缕青烟,烟柱笔直如线,是道家 “守中致和” 的仪轨。青砖铺就的地面缝里长着细草,却无半片落叶,显然是弟子们每日清扫所致。三清殿的殿门敞开着,殿内供着三清圣像,像前的铜灯燃着长明烛,烛火跳动间,映得殿中一人身影愈发挺拔 —— 正是丘处机。
他身着杏黄道袍,腰间系着刻有 “长春” 二字的木牌,手持拂尘立于王重阳画像前。那画像高约丈余,画中的王重阳端坐蒲团,身着粗布道服,左手持《道德经》,右手按在膝上,目光如深潭,似能看透殿外千年风雨。听到脚步声,丘处机缓缓转身,拂尘轻挥,道袍下摆扫过青砖,竟无半分声响:“郭靖,别来无恙?这位便是华山论剑时悟透‘守护即武学’的林少侠吧?”
林越上前一步,拱手行礼时腰脊挺直,语气带着敬重却不卑不亢:“晚辈林越,见过丘道长。华山论剑时,晚辈得闻重阳真人抗金护民的往事,心中早已生敬;今日前来,一是想向道长请教‘道武融合’的真谛,二是盼能瞻仰重阳真人的武学遗迹,望道长垂怜。”
丘处机闻言,目光在林越脸上停留片刻,拂尘上的银丝轻轻颤动:“你能在华山悟到‘守护’二字,已是胜过许多争强好胜之辈。当年重阳真人创先天功,并非为争五绝之名,而是为了‘守’—— 守中原的山河,守百姓的生计,守道家的清净。他常说,‘道是根,武是枝,无根之枝,终会枯萎’。”
说罢,丘处机转身走向殿侧的书柜。那书柜是梨花木所制,表面泛着温润的包浆,柜门上刻着 “道法自然” 四字。他从最上层取出一个紫檀木盒,盒面嵌着一块墨玉,玉上雕着简化的先天八卦图 —— 这盒子入手微沉,显然是常年供奉所致。打开盒盖时,一股淡淡的檀香扑面而来,里面铺着明黄色锦缎,锦缎上放着一卷泛黄的绢帛,绢帛边缘虽有些磨损,却被细心地用浆糊修补过,上面用朱砂写就的字迹,笔力遒劲如松:“此乃《重阳真人武学感悟》,是真人晚年隐居活死人墓时所书,共分三卷 —— 先天功心法、道武融合要旨、抗金战略纪要。”
丘处机双手托着绢帛,递向林越时眼神庄重如传法:“真人临终前留了话,这感悟需传予‘心怀大义、道武兼修’之人。去年蒙古军犯襄阳,你以墨阴剑守城门,以一阳指救伤员;华山论剑时,你拒夺真经,只愿护其安全 —— 这般心性,配得上这份传承。”
林越双手接过绢帛,指尖触及绢帛的瞬间,一股温润的气劲顺着指尖涌入经脉 —— 那气劲不似九阴劲的凛冽,也不似降龙掌的刚猛,倒像春日的溪流,缓缓淌过丹田,与体内的九阴劲隐隐呼应。他展开绢帛,朱砂字迹虽已有些褪色,却字字如刻:“先天者,非恃内力之强,乃求与天地相通、与道相合。吸气如纳云归谷,呼气如吐雾散峰,丹田为炉,经脉为渠,引天地灵气入体,化而为先天劲 —— 此劲非刚非柔,却能融刚柔、破邪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面板武途:港片穿行炼大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面板武途:港片穿行炼大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