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沧州后,林越三人快马加鞭沿运河向南。江南的风与北方不同,越往南走,风里的水汽越重,第七日清晨天还未亮,马蹄踏过沾着晨露的官道时,远处已浮起一层淡青的雾,雾中隐约传来乌篷船的橹声,混着糯米的甜香飘来 —— 嘉兴城到了。
“前面就是嘉兴城门!” 黄蓉勒住白色三河马,马鬃上的露珠簌簌滚落,她指着雾中渐渐清晰的城楼,“那‘嘉兴’二字是前朝书法家写的,你看笔画多遒劲!过了城门走半里,就是南湖,这个时节的南湖菱角刚熟,剥着吃最清甜;还有醉仙楼的酱鸭,要先卤三天,再挂在通风处吹两天,皮脆肉嫩,连骨头都带着香味!”
郭靖望着眼前的景致,黝黑的脸上满是新奇:“这房子怎么都挨着水建?你看那边,妇人在河边浣纱,木槌捶打衣物的声音都能传到马背上!蒙古可没有这样的地方,出门要骑马,哪像这里,划着小船就能到隔壁家。”
林越也放慢缰绳,目光掠过城外的早市 —— 青石板路上,挑着竹筐的小贩正掀开蒸笼,白汽裹着 “嘉兴鲜肉粽” 的吆喝声冒出来,油亮的粽绳缠在翠绿的粽叶上,引得路过的孩童拽着大人的衣角不肯走;河边的石阶上,穿蓝布衫的妇人正将泡软的纱布铺在石板上,木槌起落间,清水里浮起细碎的棉絮;不远处,两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提着竹篮,追逐着一只飞过河面的白鹭,笑声像碎银般落在雾里。他深吸一口气,湿润的空气里混着粽香、水汽和青草的味道,连日赶路的疲惫仿佛被这江南的晨雾悄悄揉碎,消散在风里。
三人牵着马随人流进城,城门内的街道更显热闹。两侧的店铺多是木质结构,挂着蓝布幌子,“绸缎庄”“笔墨铺”“武馆” 的招牌在晨雾中轻轻晃动。偶尔有腰间佩刀的江湖人匆匆走过,刀鞘与衣袍摩擦发出 “窸窣” 声,其中一个络腮胡汉子路过武馆时,还朝门内喊了句 “李馆主,今日切磋别忘了!”,门内立刻传来爽朗的应和声。
“咱们先去南湖客栈落脚。” 黄蓉熟门熟路地引着两人往城西走,“那客栈临着南湖支流,二楼的房间推窗就能看到乌篷船,晚上还能听船夫唱江南小调。我上次来住的时候,客栈老板还送了我一小罐南湖菱角,甜得很。”
走了约莫两刻钟,果然看到 “南湖客栈” 的招牌 —— 木质招牌上刻着水波纹,下面挂着两串红灯笼,晨雾还没散,灯笼上的红绸沾着露珠,显得格外鲜亮。店小二穿着青布短打,快步迎上来,接过郭靖手中的马缰:“客官是住店吧?二楼正好有三间临水的上房,刚打扫干净,铺了新的苇席。”
跟着店小二上二楼,推开房间门,一股淡淡的樟木香味扑面而来。房间不大,却收拾得整齐,木质桌椅擦得发亮,墙上挂着一幅水墨南湖图,画里的乌篷船和窗外真实的河道相映成趣。林越走到窗边,正好有一艘乌篷船从楼下划过,船夫戴着斗笠,嘴里唱着江南小调,调子婉转柔和,歌词里唱着 “南湖菱角尖,采菱姑娘笑开颜”,船尾的桨划开水面,留下一圈圈涟漪。
放下行囊后,黄蓉迫不及待地拉着两人去逛早市。她像只快乐的小鸟,穿梭在摊位之间,很快停在一家冒着热气的粽子铺前 —— 铺子里的蒸笼叠得比人还高,白汽从蒸笼缝里钻出来,在空气中凝成细小的水珠。“王阿婆,来三个鲜肉粽,两个豆沙粽!” 黄蓉熟稔地喊道,铺子里的老婆婆笑着应道:“是蓉丫头啊!好久没来,又长高了!”
接过粽子,林越剥开翠绿的粽叶,糯米裹着大块的鲜肉,油脂顺着糯米缝隙缓缓渗出,咬一口,肉香混着粽叶的清香在口中散开,咸淡正好。正吃得尽兴,黄蓉忽然指着南湖深处,对着两人招手:“你们看那边!雾里那个岛,就是我的家 —— 桃花岛!”
林越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南湖中央有一座岛屿,被淡青色的晨雾裹着,岛上的桃树连成一片,粉色的花瓣落在水面上,随波漂荡,远远望去,像一块浮在水上的粉玉。“那就是桃花岛?” 他心中一动,指尖下意识摩挲着腰间的青铜剑,“之前听你说黄药师前辈精通奇门遁甲,还创了独特的武学,不知桃花岛的武功,和寻常武学比起来,有什么特别之处?”
黄蓉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自豪,放下手中的粽子,伸手比划起来:“我爹的武功可有意思了!就说‘落英神剑掌’吧,掌法像春天的桃花瓣,看着轻轻飘飘的,其实藏着厉害的力道 —— 上次我看爹练掌,一片桃花落在他掌心,他掌风一送,那片桃花能像刀子一样,把旁边的竹子削断!还有‘玉箫剑法’,他不用剑,就用一支玉箫,箫声一响,玉箫能当剑用,连天上的飞鸟都能打下来!”
她顿了顿,又想起什么,笑着补充:“对了,岛上还布了‘桃花阵’,是按五行排布的,里面的桃树会跟着阵理移动。上次有个武林人士想求爹教武功,没打招呼就闯阵,结果在里面转了三天三夜,最后还是爹让哑仆把他领出来的,爹还笑他‘连五行相生的道理都不懂,学武功也是白费力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面板武途:港片穿行炼大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面板武途:港片穿行炼大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