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山县,这座本就不大的县城,近日又被一桩新鲜事搅动了波澜。
由县衙牵头,县令千金林星瑶亲自督办的女学,在县城东头一处修缮一新的小院里挂上了牌匾。
这在临山县,算得上石破天惊的头一遭。
短暂的猎奇和议论过后,临山县的百姓们迅速回归了现实,随之而来的是铺天盖地的质疑声。
“女子读书?读个啥子书哟!”
“就是!男娃读书还能指望考个秀才举人,光宗耀祖。女娃家家的,识几个字有啥用?”
“费那个银子作甚?不如留在家里多干点活计!”
“县学多贵啊,私塾也不便宜,多少男娃想读都读不起呢,还搞什么女学!这不是糟践钱嘛!”
县衙张贴的榜文前,围观者众,摇头叹息者更多。
林正德和林星瑶站在县衙内,远远观瞧,隐约听到议论的声音,心中五味杂陈。
“爹,百姓的疑虑……我能理解。”林星瑶轻声道。
若换做是她,在没见过更大世界之前,恐怕也会觉得供女子读书是件极其“不划算”的买卖。
林正德无奈地点点头:“是啊。只是这女学筹备许久,银子也花了,总不能让它就这么晾着,成了笑话。”
为了挽回局面,林正德亲自出面,苦口婆心的向百姓们解释。
“诸位乡亲父老!开设女学,是为提升女子学识,明事理,懂礼仪。女子知书达理,将来谈婚论嫁,也可觅得更好的良配,对自家门楣亦是增光添彩啊!”
然而,这番“良配”论调,在绝大多数穷苦百姓耳中,远不如一顿饱饭实在。
“大人说得轻巧!咱们小门小户的,闺女识几个字就能攀高枝啦?做梦咧!”
“就是!嫁汉嫁汉,穿衣吃饭!会纺线织布、能生养、吃得少、肯吃苦、干得动活,这才是硬道理!读那书,白费钱啊!”
“有那银钱,还不如省下来送我家二狗去私塾认几个字呢!”
面对这几乎一面倒的质疑和根深蒂固的观念,林正德深感无力,束手无策。
这可比审案子、斗豪绅难多了。
县衙内的林星瑶,远远看着父亲愁眉不展,一股倔强涌上心头。
她一咬牙,取过纸笔,亲自挥毫泼墨,刷刷刷写下几行大字,盖上县令大印,命人立刻张贴在女学榜文旁边。
新榜文一出,连林正德都惊得目瞪口呆!
榜文大意是:
县衙多个职位空缺已久。即日起,凡我临山县人士,无论男女,具备相应学识能力者,经考核合格,皆可录用为吏!
这……这录用女子为吏?
林正德脑子里不由自主地闪过一幅画面。
一个五大三粗的妇人衙役,手持水火棍,凶神恶煞地站在公堂之上……
或是拿着小皮鞭,在大牢里管制人犯……
那画面太美,他不敢细想。
“爹!”
林星瑶出来了。
见林正德走神,以为是他不同意。
“你别忘了,咱们现在是朝廷眼中的‘反贼’!临山县就是咱们自己的地盘!既已如此,何必还要拘泥那些陈规陋习?女子怎么了?只要有能力,一样可以为县衙做事,为百姓出力!难道女儿这两年处置县务,做得不好吗?”
林星瑶这番话,如同重锤敲在林正德心上。
是啊,现实如此,女儿也确实能干。
他长长叹了口气,望着女儿坚定的眼神,最终沉重地点了点头。
“……言之有理。”
临山县的实际运转,大部分公务可不就是靠眼前这个“胆大包天”的女儿在支撑么?
有了县令背书,加上榜文许诺的“铁饭碗”诱惑,林星瑶甚至还降了女学的束修。
即便如此,百姓的反应依旧冷淡。
女子为吏?听着就像天方夜谭!
终究是抵不过“男儿读书光耀门楣”的信念。
女学开张第二日,整个学堂内,空空荡荡,只坐了五六名女子。
其中年纪最大的,是大丫。
她是自己鼓足勇气提出要来的。
她想识字,想明理,想学点大家闺秀的礼仪,更隐隐期盼着,读了书,将来或许真能嫁个好一点的人家。
王铁柱和张氏虽也觉得这事稀罕,夫妻俩狠心咬牙,把压箱底的银子都拿了出来,支持大丫念上一年。
林星瑶自然不会收大丫的学费。
年纪最小的,是小丫。
她哪里懂什么女学?
只是见大姐要去,还兴致勃勃的样子,便以为是去玩,死活要跟来,迈着小短腿就追上了姐姐。
午后下学时,林星瑶早早等在外面,想着接上二人,之后一起去柳树沟,也算方便。
小丫牵着大丫的手,蹦蹦跳跳地出来,小脸上洋溢着欢快之色。
她举着一小张涂满墨迹的纸,鼻尖还沾着一点墨痕,献宝似的给林星瑶看。
“小姑!女学真好玩!先生还夸我画得好呢!”
大丫脸上也带着羞涩但满足的笑意,显然第一天的女学生活让她感到新奇又愉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开局弑君,修无情道的我被迫养娃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开局弑君,修无情道的我被迫养娃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