彦宸正欲夹起一片肥牛的手,猛地停在了半空中。他抬起头,那双因兴奋而闪闪发亮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她。他看到的,是她那双被酒意与热气染得微醺,却依旧清明如镜的眸子。那里面,没有激动,没有惊叹,只有一种洞穿了所有花哨表象后、直抵问题核心的、冰冷的平静。
“陷阱……”他喃喃地重复着这两个字,随即,一股比刚才聊股票时强烈十倍的兴奋与狂喜,如同电流般瞬间贯穿了他的全身。他猛地放下筷子,身子前倾,双肘撑在桌上,死死地盯着她,那眼神,像是在沙漠里跋涉了三天三夜的旅人,终于看见了绿洲。
“对!就是陷阱!”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有些沙哑,“师父,你……你简直就是我的女神啊!我跟我们家老头子聊这个,他翻来覆去就只会说‘美国人霸道’、‘日本人贪心’,全是些没用的车轱辘话!搞得我都不想跟他聊。只有你!只有你一眼就看穿了,这根本就是个用蜜糖包裹着、用国家信用做担保的、史上最完美的金融绞肉机!”
张甯没有理会他这番夸张的吹捧。她只是伸出纤长的食指,沾了点杯壁上的水汽,在光洁的餐桌上,缓缓地画出了一条向上的斜线。
“日元升值,是‘因’。”她一边画,一边用一种近乎于自语的、梳理思路的语气说道,“这会导致日本的出口商品在国际上变贵,竞争力下降。为了对冲这种负面影响,刺激国内的经济,日本政府能做的,最直接的选择,就是……”
她的话还没说完,彦宸已经迫不及待地接了下去:“降息!疯狂地降息!为市场注入海量的、便宜的流动性!”
“这就构成了第二个‘因’。”张甯的手指,在那条斜线的旁边,画了一个圆圈,代表着那些被注入的资本。“外部,是升值的日元吸引来的国际热钱;内部,是低利率政策催生出的廉价贷款。这两股水流,都涌向了同一个地方……”
她的手指在那个圆圈上,重重地点了一下。
“……日本国内的资产市场。”
彦宸看着桌上那条简单的斜线和那个圆圈,却仿佛看到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金融战争推演图。张甯没有引用任何数据,没有讲述任何故事,她只是用最简单、最纯粹的逻辑,就将那场席卷了一个国家的、长达数年的狂热与崩溃,其最底层的驱动引擎,给清晰地、赤裸裸地剖析了出来。
“师父,你知道吗?你这种本事,要是放在古代,就是那种只看了一眼地图,就能算出敌军粮草何时会烧光的军师。”彦宸由衷地赞叹道,随即,他又像是想起了什么,补充道:“可光有这些还不够。这个陷阱之所以能成功,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一个心理上的原因。”
他给自己倒了半杯黄酒,一饮而尽,似乎是想借着酒意,去更好地描摹那个他从未亲历过的、疯狂的时代。
“那就是日本人的自信,或者说……自负。”他缓缓开口,目光变得有些悠远,“你想啊,从二战后的一片废墟,到六七十年代的经济奇迹,再到八十年代的‘世界第一’。整整两代日本人,他们的人生信条,就是‘明天会比今天更好’。汽车卖遍全球,家电占领世界,索尼、松下、丰田……这些名字,就是信心的保证。他们坚信,日本的经济是不可战胜的,东京的地价是永远不会跌的。这种根植于整个民族记忆里的、长达四十年的巨大成功,才是那个泡沫吹得那么大,所有人都心甘情愿跳进这个陷阱里狂欢的、最根本的‘燃料’。”
张甯静静地听着。她能想象得到,那种建立在实体经济腾飞之上的、强大的民族自信心,是如何一步步地,被金融的杠杆撬动,最终演变成一场脱离实际的、全民的投机狂热。
“一个被战争摧毁了所有自信的国家,用了四十年时间,重新建立起一种坚不可摧的自信。然后,美国人只用了一纸协议,就让他们在这种自信的巅峰,摔得粉身碎骨。”她轻声地、为这场漫长的历史剧,下了一个冷酷的总结。
“摔得那叫一个惨。”彦宸咂了咂嘴,似乎还在回味着报纸上那些惊心动魄的描述,“其实,这盘棋从一开始,日本人就没得选。二战之后,它整个国家的防务,都是被美国人攥在手里的。说白了,它就是美国养在太平洋里,用来对抗苏联的一条……产业链。你可以发展经济,可以闷声发大财,但你绝对不能挑战主人的地位。一旦你的经济体量大到让主人觉得不安了,他随时可以过来剪你的羊毛。‘广场协议’,就是一把早就准备好了的、最锋利的剪刀。”
他夹起一片被煮得软烂的白萝卜,吹了吹气,放进嘴里,含混不清地说道:“所以啊,师父,你看。咱们国家现在搞这个股市,说不定哪一天也是等着被人收割的羔羊。金融这个东西,国门一开,进来的可不全是黄金,更多的是看不见的、吃人不吐骨头的鲨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青色之回忆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青色之回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