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方案执行路线图的指令像一道催命符,高悬在林小溪和她的小组头顶。一周时间,将那个刚刚在战略层面得到“基本清晰”评价的框架,细化成可供决策层拍板的具体步骤、资源分配和时间节点,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办公区的灯光在深夜依旧亮如白昼,键盘敲击声、鼠标点击声、偶尔响起的电话铃声和同事间压低声音的讨论,交织成一曲紧张而压抑的交响乐。空气里弥漫着咖啡因、打印机墨粉以及一种名为“ deadline ”的焦灼气息。
林小溪坐在工位前,屏幕上同时开着七八个窗口——数据分析软件、项目管理工具、思维导图、还有无数个参考文档。她的脸色比前几天更加苍白,眼下的乌青愈发明显,像是被人用淡墨精心渲染过。原本合身的职业套装,此刻穿在身上竟显得有些空荡,连续的高强度工作和食不知味,让她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瘦下去。
但她交给顾言琛的东西,无论是阶段性成果还是最终报告,却一次比一次完善,一次比一次更具洞察力和执行力。她像是在进行一场无声的宣誓,用这种近乎自虐的拼搏,向他,也向所有可能质疑她的人,更是向她自己证明——她林小溪,配得上这个位置,担得起这份重任,并非依靠任何虚无缥缈的“关系”。
“溪姐,这部分渠道预算的分解数据我核对完了,发你邮箱了。”组员小杨顶着两个黑眼圈,抱着笔记本电脑过来,声音带着疲惫的沙哑。
“好,辛苦了。”小溪头也没抬,手指飞快地在键盘上敲击,回复着顾言琛邮件里关于某个技术参数的最新质疑,“放那儿吧,我半小时后看。让大家先去吃晚饭,休息半小时再继续。”
小杨应了一声,看着小溪专注到近乎僵硬的侧影,张了张嘴想劝她一起下去,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默默离开了。他们都知道,林组长是整个小组里对自己最狠的那一个。
办公室渐渐安静下来,大部分同事都去用餐了。小溪终于回复完邮件,发送。然后,她像是被抽空了所有力气,向后靠在椅背上,闭上了干涩发痛的眼睛。太阳穴突突地跳着,脑袋里像是有一万只蜜蜂在嗡嗡作响。
她需要休息,哪怕只是五分钟。
然而,眼睛刚闭上,各种念头就不受控制地涌入脑海。顾言琛邮件里那些一针见血的问题,项目推进中可能遇到的潜在风险,小组成员疲惫而依赖的眼神……还有,那张冷峻的、没有任何多余表情的脸。
她猛地睁开眼,甩了甩头,仿佛这样就能把这些杂念驱散。不能停,停下来就会胡思乱想,停下来就会被他看出破绽,停下来……就会想起那些她拼命想要遗忘的过往。
她从抽屉里拿出一包苏打饼干,机械地撕开包装,就着已经冷掉的茶水,小口小口地啃着。味同嚼蜡。这就是她的晚餐。苏晓晴这几天给她打了好几个电话,约她周末出去逛街看电影,说新开了一家不错的川菜馆,要带她去尝尝,都被她用“项目太忙,走不开”婉拒了。
她将自己彻底封闭了起来。公寓和公司,两点一线。除了必要的工作沟通,她几乎不参与任何同事间的闲聊和社交活动。她用堆积如山的工作筑起一座坚固的堡垒,将自己牢牢地囚禁在里面,试图抵御所有外来的干扰,更重要的,是抵御内心深处那些因为顾言琛的重新出现而掀起的、无法平息的波澜。
只有这样忙到极致,忙到没有时间思考,忙到身体极度疲惫,她才能在深夜回到那个空荡荡的公寓时,倒头就睡,暂时逃避那蚀骨的孤单和心慌。
偶尔,在加班到凌晨,独自乘坐出租车回家的路上,她会歪着头,靠在冰凉的车窗上,望着窗外飞速倒退的流光溢彩。城市的霓虹勾勒出摩天大楼冷硬的轮廓,璀璨,却没有任何温度。街道上依旧车水马龙,这座城市永远喧嚣,永不沉睡。
可她却觉得,这片繁华之下,自己渺小得像一粒尘埃,孤独得无处遁形。没有了那个可以依靠的肩膀,没有了那个会在深夜等她、为她亮起一盏灯的人,这座城市再大,也与她无关。
就在这时,手机屏幕忽然亮了起来,是相册自动推送的“记忆”功能——“三年前的今天”。
一张照片跳了出来。
背景是大学校园里那片熟悉的湖边,夕阳将天空染成温暖的橘红色,湖水泛着金色的涟漪。照片上,她穿着简单的白T恤和牛仔裤,笑得没心没肺,眼睛弯成了月牙,整个人几乎挂在身边那个高大男生的身上。而顾言琛,那时候的他,眉眼间还没有如今的冷峻深沉,他微微侧头看着她,眼神里是几乎要溢出来的温柔和纵容,嘴角上扬着一个无比真实的弧度。他一只手揽着她的腰,另一只手举着手机,记录下了那个瞬间。
那是他们确认关系后不久,他第一次带她去见大哥大嫂,回来路上,她兴奋地叽叽喳喳,说他家人真好,他看着她,突然就在湖边停下,说:“小溪,我们拍张照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再见仍是心上人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再见仍是心上人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