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嗣裹着月白色胡商锦袍,腰间挂着波斯银壶,在蜀王府后巷的醉仙楼挑了张临窗桌。
他故意将头巾掀到脑后,露出额角一颗朱砂痣——这是观星院特制的易容标记,远看像西域流行的吉祥纹。
客官再来碗羊羔酒?酒保擦着桌子,眼尾扫过他腕间的玛瑙串。
李延嗣笑着退回酒碗,指节叩了叩案几:这酒虽好,却解不了心头忧。他提高声音,昨夜某在客栈观星,见荧惑星直入井宿,这...可是大凶之兆啊。
邻桌的布商停了筷子。
斜对角两个穿皂衣的守卫互相使了个眼色,其中一个摸向腰间的铁尺。
李延嗣余光瞥见,指尖轻轻摩挲银壶,继续道:井宿主秦地分野,可这荧惑...乃灾星,入井则主血光。
某在西域见过多回,上回于阗国出这星象,三个月后王都就遭了沙暴,老可汗的棺椁都被埋在沙里...
这位郎君。守卫的铁尺敲在他桌角,跟我们走一趟。
蜀王府偏殿的烛火明灭不定。
张格放下手中的《唐六典》,指节抵着下巴。
案头的鎏金香炉飘出沉水香,混着殿外雨打芭蕉的声音。
他听见门环轻响,抬眼时正撞见李延嗣掀开帘子——月白锦袍沾着雨珠,发梢还滴着水,倒真像个被突然叫起的外乡人。
宰相大人。李延嗣躬身,袖中藏着的星图角儿蹭过大腿。
听说你夜观星象,说荧惑入井?张格的声音像浸在凉水里,本相记得《开元占经》有载,井宿属鹑首,主水事。
荧惑犯之,或主兵戈,或主水旱。
郎君如何断定是血光?
李延嗣抬头,目光扫过张格案头堆着的密报——最上面那份边角卷起,隐约可见汉州军粮四字。
他心里有数,面上却露出惶恐:某不过是走南闯北的商人,哪懂什么典籍?
只是...只是前日在夔州,见淮南王的观星师也在夜观天象。
那先生说,荧惑入井,必有龙蛇起于草莽
张格的指尖顿在案上。
他盯着李延嗣额角的朱砂痣,突然笑了:淮南王?
郎君倒是消息灵通。他从袖中摸出块羊脂玉牌,本相缺个掌星象的幕宾,月俸五十贯。
如何?
李延嗣的喉结动了动,作势要跪:大人抬爱,某...某实不敢当。
只是某有老母在敦煌,上月来信说染了寒疾,某...某想赶春汛前回去。
罢了。张格挥了挥手,目光落在他腰间的波斯银壶上——壶身刻着的不是常见的葡萄纹,而是淮南观星院特有的二十八宿暗纹。
他眯起眼,去账房领十贯盘缠,明日出城。
李延嗣退下时,靴底在青石板上蹭出细碎的响。
张格望着他的背影,将玉牌攥得生疼——这胡商分明是来试探的,可他背后的主子...是淮南王,还是北边的梁国?
三更梆子响过,李延嗣住的悦来客栈后窗被轻轻叩了三下。
他摸黑掀开被子,刀锋在月光下闪了闪。
门开条缝,进来个穿粗布短打的汉子,腰间别着柄唐刀——刀镡是前蜀禁军特有的云纹,但磨得发亮,显然常佩用。
赵将军。李延嗣关上门,点亮烛火。
赵廷隐的脸在烛影里忽明忽暗。
他扯下头巾,露出额角一道旧疤:某在汉州打了十年仗,见惯了王承休的阉竖把军饷往私宅运,见惯了张格的门生把良田圈作庄子。他攥紧刀柄,前日张格找我去府里,说要清君侧,请的却是当年跟先帝打西川的老将。
李延嗣倒了杯茶推过去。
茶盏碰在案上,发出清脆的响:将军可知淮南王?
某看过他治下的盐引。赵廷隐喝了口茶,两淮的盐商说,他的税比蜀中轻三成,流民垦荒还能免两年租。他突然前倾身子,谋要的不多,只要淮南王入蜀时,别让百姓再像文德元年那样,被乱兵屠了成都城。
李延嗣摸出块虎符——淮南王亲赐的玄甲卫令牌,在烛火下泛着冷光:将军的心意,某一定带到。
子时三刻,王承休的亲信带着二十个禁军冲进悦来客栈。
掌柜的举着灯,手直抖:客官...那位胡商申时就出门了,说是去码头看货船。
废物!亲信一脚踹翻柜台,给老子搜!
后巷的阴沟里,李延嗣憋着气,听着头顶的脚步声渐渐远去。
他抹了把脸上的污水,摸出怀里的油纸包——里面是赵廷隐画的成都城防图,边角还沾着泥点。
沿着水道走了半里地,他爬上河岸,在芦苇荡里点燃三堆干草。
火光映着他脸上的水痕,像三盏指路的灯。
同一时刻,蜀王府的书房里,张格捏着密报冷笑。
密纸上的字迹还带着墨香:西域商李姓者,前日在醉仙楼言荧惑入井,疑为敌细。他提起狼毫,在二字上重重圈了圈,又补了句连敦煌来的商队一并扣了。
墨迹未干,他吹了吹纸页,突然想起李延嗣说的淮南观星师——或许该给夔州的守将送封信?
千里外的成都驿馆,李昭盯着案头的烽火传报。
火漆上印着玄甲卫的虎头纹,展开时还有余温:荧惑入井已布,赵廷隐愿为内应。他摸出玉牌,指腹蹭过上面的二十八宿纹路,忽然笑了。
传徐知训。他对门外的亲卫长说,让他带三千轻骑去夔州,挑块背山面水的地儿扎营。
窗外的月亮被云遮住半张,像块浸了墨的玉。
李昭望着案头新得的南诏盟约,又想起赵廷隐信里画的成都护城河——水势正好,该够水军行船了。
喜欢魂穿五代,我占寿州为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魂穿五代,我占寿州为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