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卷过淮南大地,吹不起半点尘土,只在龟裂的土地上留下一道道苍白的划痕。
李昭立于寿州城外的土塬上,目光所及,尽是连绵的荒芜。
曾经的万顷良田,如今只剩下枯黄的茅草在风中瑟瑟发抖,像是这片土地无声的悲鸣。
战乱如同一场无情的瘟疫,不仅带走了生命,更吞噬了生机。
流民们蜷缩在城墙的角落,眼神空洞,仿佛失去了对明天的所有期盼。
而城内,军营中的粮仓也日渐见底,木牌上的存粮数字,像一柄悬在所有人头顶的利剑,每日都在逼近。
“不能再等了。”李昭收回目光,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
寒风吹动他玄色的袍角,猎猎作响,映衬着他那双愈发深邃的眼眸。
刺史府中,烛火摇曳。
李昭将一卷地图铺在案上,指尖重重地敲在寿州城外的空白区域。
“此地,沃野百里,却尽数抛荒。城中,有数万将士,与其坐食山空,不如让他们拿起锄头。”
幕僚们面面相觑,都察觉到了李昭话中的雷霆之意。
“主公的意思是……屯田?”掌书记张文蔚小心翼翼地问道。
“正是。”李昭点头,“我意,以兵为农,寓兵于农。战时为兵,闲时为农。不仅是兵,还有那些无地可耕的流民,悉数编入屯田序列。张文蔚,你即刻起草条令,我要在三日之内,让寿州城外的第一片荒地,重新插上秧苗!”
命令如山,张文蔚不敢怠慢,连夜奋笔疾书。
然而,政令尚未出府,消息便如长了翅膀般飞遍了寿州的大小坞堡。
寿州本地的豪族,那些在战乱中依旧牢牢掌控着土地和佃户的士绅们,第一时间嗅到了危险的气息。
李昭的屯田策,无异于从他们身上割肉。
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流民是他们廉价的劳力。
一旦官府组织屯田,他们的土地控制权将被大大削弱,那些依附于他们的佃户和流民,也可能离他们而去。
一时间,暗流涌动。
“听说了吗?那新来的李刺史,要抢我们的地去给丘八们种!”
“何止是抢地,这是要断我们的活路啊!官府一旦管了田,以后赋税还不是他们说了算?”
“苛政猛于虎,前唐的教训还不够吗?这姓李的,比那些乱兵还狠!”
谣言像是带着毒的藤蔓,迅速在乡野间蔓延。
原本就对官府心存畏惧的百姓,被这么一煽动,顿时人心惶惶。
不少人被豪族们推举出来,聚集在乡里的官道上,打着“还我田地”的旗号,抗拒官府派来的丈量人员。
李昭闻报,面色平静,只是眼神冷了几分。
“他们想看我如何应对,那我就去给他们看看。”
他没有调动一兵一卒,仅带着数名亲卫,便亲自策马赶赴乡里。
面对着黑压压的人群,他没有高声呵斥,反而翻身下马,缓步走到一位年长的老者面前,微微躬身。
“老丈,我乃寿州刺史李昭。我来此,不是要夺你们的田,而是要给你们田。”
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了每个人的耳朵。
人群的嘈杂声渐渐平息。
李昭直起身,目光扫过一张张惶恐而又倔强的脸庞,“我知道你们在担心什么。我李昭今日在此立誓:凡参与官府屯田者,无论士兵流民,所耕之田,三年之内,免除一切赋税!五载之内,免除一切徭役!官府还将设立义仓,丰年储粮,灾年放粮,确保人人有饭吃,户户有余粮!”
“三年免税,五载免役!”
这八个字如同一道惊雷,在沉寂的人群中炸开。
对于这些世代被赋税和徭役压得喘不过气的百姓而言,这简直是天方夜谭般的承诺。
“此话当真?”有人颤抖着声音问道。
“我李昭,一言九鼎!”李昭的声音铿锵有力,“若有违此誓,天人共戮!”
百姓们动摇了。
豪族们的恐吓,终究抵不过实实在在的活路。
看着李昭坚毅的眼神,他们心中的天平开始倾斜。
与此同时,寿州北境,屯田的推行同样遇到了阻力。
此处乡绅势力盘根错节,一位颇有声望的前唐老儒,更是振臂一呼,聚集了上百名乡老,将负责宣讲政令的苏慕烟堵在了村口。
苏慕烟一身素衣,立于车前,面对着群情激奋的乡老们,她没有丝毫慌乱。
她先是盈盈一拜,礼数周全。
“晚辈苏慕烟,见过诸位乡老。”
那为首的老儒须发皆白,手持竹杖,冷哼一声:“女娃子休要多言!我等皆是读圣贤书之人,岂能容忍尔等武夫夺我桑梓,毁我宗祠?”
苏慕烟浅浅一笑,声音清亮如泉水叮咚:“老先生误会了。刺史大人屯田,非夺汝田,乃共治之。”
“共治?”老儒眉头一皱。
“然也。”苏慕烟款步上前,不卑不亢地说道:“如今淮南凋敝,千里无人烟。土地荒着,是天下的损失;百姓饿着,是官府的失职。刺史大人此举,是欲引无主之水,浇灌无主之田,收容无家之人,以安天下之心。诸位乡老的田产,只要有契可查,官府分毫不动,甚至会派人协助修缮水利,以为表率。至于那些抛荒的无主之地,与其让它长满荒草,何不交由官府,让将士与流民去开垦,为寿州多添一份口粮,多积一份底蕴?这难道不符合圣人‘民为贵,社稷次之’的教诲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魂穿五代,我占寿州为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魂穿五代,我占寿州为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