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荀义在魏地故土的淤泥与尸骸间,艰难地推行着秦法的新秩序时,远在咸阳的帝国心脏,正为下一场、也是统一之路上最后一场硬仗,进行着一场将直接影响无数人命运的战略抉择。
覆灭魏国的捷报,如同最醇厚的美酒,让整个咸阳宫都沉浸在一种近乎沸腾的胜利喜悦中。韩、赵、魏三晋之地已尽数归秦,北方的燕代残余也被王贲如同扫落叶般清理干净。放眼四海,唯一还能称得上对手的,只剩下南方那个幅员辽阔、底蕴深厚,却也似乎已显老迈疲态的庞然大物——楚国。
这一日的朝会,气氛格外热烈。文武百官的脸上都洋溢着自信与期待,仿佛楚国的覆灭已是板上钉钉,只差最后临门一脚。端坐于御座之上的嬴政,玄衣纁裳,旒珠之后的目光锐利如鹰,扫视着殿下济济一堂的臣工。连续不断的胜利,如同最强劲的燃料,让他那本就炽烈的雄心燃烧得更加旺盛。他仿佛已经看到,黑色的秦旗插遍荆楚大地,天下一统的伟业在他手中最终完成的辉煌景象。
“诸卿,”嬴政开口,声音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魏国已平,北地已靖。然,南方荆楚,地广五千里,带甲百万,犹自割据,此乃朕之心腹之患,亦为天下一统之最后阻碍!”
他顿了顿,目光投向武将班列:“今我大秦,兵锋正盛,士气如虹!当乘此破竹之势,南下伐楚,以竟全功!然,楚非韩赵魏燕可比,地大物博,民风彪悍。朕欲问诸位将军,欲一举荡平楚国,需用兵几何?”
这是一个关键问题,也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问题。谁能主导这最后一战,谁的名字必将与帝国的统一大业一起,载入史册,光耀千秋!
大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武将班列最前方那几位重量级人物身上。
短暂的沉默后,一个沉稳如山岳的身影,缓步出列。正是老将军王翦。他虽年事已高,鬓角已染霜华,但步履依旧稳健,眼神深邃,仿佛能洞穿战争的迷雾。
“陛下,”王翦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历经沧桑、掂量过无数生死后的厚重感,“楚国,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其势虽不如前,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且楚将项燕,非泛泛之辈,善于用兵,深得楚人拥戴。更兼楚地江河纵横,山林密布,我军远征,补给线长,易遭袭扰。”
他微微抬头,目光平静地迎向嬴政:“依老臣之见,欲求必胜,非六十万人不可!”
“六十万?!”
这个数字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在朝堂上引起了不小的骚动!就连一些文官都忍不住交头接耳,面露惊容。六十万大军!这几乎是秦国目前能动用的绝大部分机动兵力!几乎是倾国之师!
王翦无视周围的议论,继续沉稳地阐述他的理由,如同一位老练的工匠在陈述一项复杂工程的必要步骤:“陛下,灭国之战,非同小可,尤以楚国为甚。非有绝对优势之兵力,不足以形成泰山压顶之势,不足以震慑楚人反抗之心,不足以应对广阔战场之多变。六十万人,可分路并进,相互策应,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求奇袭之巧,但求碾压之势!如此,纵使项燕有千般计谋,在绝对实力面前,亦难施展。方可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根除楚患!”
他的策略清晰而明确:不玩花样,不弄险招,就是依靠秦国强大的国力,用绝对优势的兵力,像磨盘一样,一点点将楚国碾碎。这是最笨的办法,也是最稳妥、最让人绝望的办法。
嬴政听着王翦的分析,手指轻轻敲击着御座的扶手,脸上看不出喜怒。六十万,这个数字确实有些超出他的心理预期。调动如此庞大的军队,对国力的消耗是巨大的,而且周期可能会很长。
就在这时,另一个年轻而充满朝气的声音,如同出鞘的利剑,划破了大殿的沉寂!
“末将以为,王老将军所言,未免太过持重,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年轻将领慨然出列,正是近年来崭露头角、以勇猛果敢着称的李信!他身姿挺拔,面容英武,眼中燃烧着炽热的战意和建功立业的渴望。在灭燕之战中,他作为王贲的副手,表现抢眼,深得嬴政赏识。
李信对着嬴政躬身一礼,声音洪亮,带着年轻人特有的锐气和自信:“陛下!楚国虽大,然自怀王受欺于张仪,国力已衰!今楚王负刍,暗弱无能,朝廷内部,贵族倾轧,人心涣散!项燕虽勇,然独木难支!我大秦将士,自商君变法以来,锐不可当,横扫六合,如秋风扫落叶!何须六十万之众?”
他挺直腰板,目光灼灼:“末将只需二十万精兵!凭借我大秦铁骑之锐,弩阵之强,将士用命,可效昔日白起将军之长平战术,以雷霆之势,直捣楚都寿春!擒杀楚王,则楚地群龙无首,必然望风而降!此乃兵贵神速之道!既可速定楚地,又可为国家节省大量粮秣民力,以应对后续治理及……东方齐国之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天下一帝秦始皇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天下一帝秦始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