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深沉,研究组小楼内的灯光大多已熄灭,唯有罗云净的窗口还透出微弱的光。
他坐在书桌前,面前的报告草稿上布满了修改的痕迹。他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高思远今日的质询比往日更加尖锐,问题总是绕回技术细节与实施可行性上,这让他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气息。
他回想起曹彦达那看似随意却又精准的提醒——“适当留些无伤大雅的瑕疵”。
起初,他以为这是更阴险的试探,但肖玉卿随后传递来的隐晦信息,让他意识到事情可能并非如此简单。肖玉卿并未明说,只是在他借讨论技术参数时,不经意地重复了“真实可信”四个字,并加重了语气。这看似是对曹彦达话语的认同,实则是一种经过斟酌的确认和指引。
“难道曹彦达……是自己人?”这个念头一旦升起,便再也无法按捺。联想到曹彦达在会议上有意无意地支持他的分析框架,以及上次的提醒,罗云净心中的疑团渐渐有了方向。他不能问,肖玉卿也不会说,这是纪律,也是保护。但他知道,自己不再是孤军奋战,一股无形的力量正在他周围悄然形成。
他重新审视报告,目光落在关于“敌方未来可能采用的高强度合金炮管”的分析段落上。他原本引用了数种复杂的合金配方和苛刻的冶炼工艺,论证其实现的艰难。此刻,他提起笔,在其中一种关键元素的提纯精度要求上,轻轻划了一道线,将小数点后两位改为了三位,并在一旁用铅笔小字批注:“此数据引自《德文冶金年刊(1931)》,未经我方实验复核,存疑,建议后续验证。”
这是一个极其细微的改动,对于整体结论影响不大,甚至在学术讨论中是允许的存疑,但恰恰符合一个严谨工程师在面对不确定数据时的应有态度,让整份报告显得更为“真实”。
做完这一切,他关掉台灯,让房间融入黑暗,靠在椅背上思考。内心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清明。他隐约感觉到,肖玉卿和那个身份莫测的曹彦达,正与他构成一个无形的三角,在这个封闭的囚笼里,各自占据着一个点位,共同支撑起一片隐秘的天空。
他想起昨日在走廊偶遇王工程师时,对方正与一名陌生军官交谈。见他经过,王工程师立刻压低声音,但那句......确实,兵工厂那边管理松散,什么话都敢往外说......还是飘进了他耳中。这让他心头一紧。
更让他在意的是曹彦达今日在会议上的表现。当高思远质疑通讯干扰方案的成本时,曹彦达并未像往常那样直接支持,而是将一份文件推到高思远面前:
参座,这是刚收到的情报。兵工署内部正在流传关于特种钢材短缺的消息,据说连日常生产都受影响。这种消息泄露出去,恐怕会影响军心。
高思远脸色顿时阴沉:消息来源查清了吗?
正在查。曹彦达语气平静,不过兵工署内部纪律松散是出了名的。前年沪上案时就有过类似教训。
这番话看似在批评兵工署,实则巧妙地将注意力引向了消息泄露这个更敏感的问题上。罗云净注意到,高思远的目光在那一刻变得格外锐利。
此刻,罗云净反复回味着这一幕。曹彦达的举动,表面上是配合高思远整肃纪律,实际上却是在转移视线。而肖玉卿随后补充的关于需要加强各部门保密措施的建议,更是将水搅浑。
这种默契的配合,让罗云净心中的猜测更加清晰。但他知道,越是这种时候,越要谨慎。他重新打开灯,铺开报告草稿,在几个关键数据旁做了细微调整——不是修改内容,而是增加了引用来源的标注,让每个结论都有据可查。
第二天清晨,罗云净刚走进会议室,就感觉到气氛异常。高思远面前的烟灰缸里堆满了烟头,显然已经来了很久。
都到齐了?高思远冷冷开口,在开始之前,我要强调一件事。最近发现某些部门纪律涣散,机密信息随意流传。从现在起,所有资料传递必须登记在册,任何人不得私自携带文件离开。
他的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最后停在王工程师身上:王工,听说你们兵工署最近很热闹?
王工程师脸色一白,急忙解释:参座,那都是些无稽之谈......
无稽之谈?高思远打断他,连前线部队都在议论特种钢材短缺的事,这就是你们兵工署的保密工作?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罗云净低头整理文件,心中却是一凛——高思远果然在借题发挥。
就在这时,曹彦达不紧不慢地开口:参座,这件事我已经安排人去查了。不过当前最要紧的,还是先把报告完成。我建议加强对最终版本的管控,所有修改都必须经过您批准。
肖玉卿立即接话:我同意。另外,我建议对报告中涉及的前线部署信息进行特别加密处理。毕竟......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谁也不能保证这里绝对安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空境镜空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空境镜空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