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门虚掩着,门口垂下一席长长的竹帘,挡住了店内的景象,透出一股安静的意味。
陈屿心里咯噔一下,生出些不太妙的预感。
他上前两步,轻轻叩了叩木质的门框,里面没有传来往常秦叔那声洪亮的“来了”,只有一片沉寂。
“看样子,今天好像没营业?”陈屿转头对苏晚晚说,语气里带着点不确定和惋惜。
苏晚晚凑近些,透过竹帘的缝隙往里瞧了瞧,光线有些暗,看不太真切。
“是不是秦叔魏姨今天有事休息了?”她小声猜测,脸上也露出些失落,“那今天吃不到面了。”
两人正站在门口低声说着话,身后忽然传来“哗啦”一声响动。他们回头,看见侧面小巷里一扇小铁门被拉开,秦叔秦文探出半个身子,手里还沾着些面粉。
“诶!老婆,我就说听着门口像有人说话嘛!”秦叔嗓门依旧亮堂,看到陈屿和苏晚晚,脸上绽开惊喜的笑容
“是你们俩啊!小屿,晚晚,今天怎么有空过来啦?”
“秦叔,魏姨!”陈屿和苏晚晚连忙打招呼。陈屿解释道:“今天周末,我们出来随便走走,爬到这儿就想着来您这吃碗面,好久没尝您的手艺了。刚看门关着,还以为……”
“以为我们不干啦?”秦叔笑着接话,一边拉开正门的竹帘
“进来进来,想吃面有的是!你魏姨正在后头擀面呢!”
店内的陈设依旧,不大的空间收拾得干干净净,木质桌椅摆得整齐,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好闻的面粉和柴火气息,混合着一种竹子的清香。
装修是简单的中式风格,素雅宁静,是陈屿一直很喜欢的感觉。他下意识地举起相机,对着空无一人的店内环境拍了几张照片。
魏淑芬魏姨系着围裙从后厨走出来,手上还带着未干的水渍,看到他俩,也笑起来:“小屿来啦?哟,还带上相机了,这是要当摄影师啦?”
“魏姨好,”陈屿有点不好意思地收起相机,“就是瞎拍着玩,记录一下。”
“吃面得等一会儿哈,”魏姨擦擦手,“面现擀的,要费点功夫,菜也是后园刚摘的,新鲜着哩。”
“不急不急,我们没事。”陈屿和苏晚晚在靠窗的位置坐下。
等待的时间里,小馆子安安静静,只有后厨隐约传来擀面杖接触案板的有节奏的声响。陈屿注意到,从他们进来到现在,除了他们,再没有别的客人上门。
墙上的挂钟滴答走着,更显得店里有些冷清。
大约过了二十多分钟,两碗热气腾腾的面端了上来。青翠的菜心,滑嫩的蘑菇,还有常安本地特有的一种野生松树蕈,褐色的菌盖带着山野的香气,铺在筋道的手擀面上,汤色清亮,飘着点点油花。
陈屿先喝了一口汤,入口是恰到好处的咸鲜,细细品味,喉间竟泛起一丝淡淡的回甘,鲜得让人舒坦。面条爽滑弹牙,带着麦香,和汤汁、浇头搭配得相得益彰。
“秦叔,您这手艺真是半点没退步,还是这么好吃!”陈屿由衷地赞叹。苏晚晚也小口吃着,不住点头,眼睛弯弯的。
“你们喜欢吃就好。”秦叔在一旁的椅子坐下,脸上带着笑,但眼神里似乎藏着点别的东西。
陈屿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问道:“秦叔,我看今天……店里好像没什么客人?”
提到这个,秦叔脸上的笑容淡了些,轻轻叹了口气:“哎,别提了。你也看到了,生意一天不如一天。来的都是些老街坊老主顾,像你们这样的。现在年轻人,哪有多少愿意爬半山腰专门来吃碗面?等不及我这手工慢功夫。位置又偏,好多人找不着道。我和你魏姨,又不懂现在网上那些花花绕,不会宣传……”
陈屿心里明白了七八分。好手艺也怕巷子深,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这样一家安静藏在山腰的小面馆,生存确实不易。
“那……您和魏姨还打算继续开下去吗?”苏晚晚轻声问,语气里带着关切。
秦叔看了看后厨方向,压低了些声音:“再看吧。打算开到年底,要是还这样……可能就真不做了。年纪也大了,折腾不动了。”
陈屿点点头,没再说什么,心里却有些不是滋味。碗里的面似乎也带上了一点淡淡的惆怅。
吃完面,陈屿要付钱,秦叔说什么也不肯收。“难得你们来,就当叔请客了。”他转身又从后厨提出一个小竹篮,里面装着些清洗干净的松树蕈,“这个拿着,今早上山刚采的,干净得很,带回家让方姐他们尝尝鲜。”
“秦叔,这怎么好意思……”陈屿推辞。
“拿着拿着!”秦叔态度坚决,“跟我们客气什么?再说,这店还不知道能开多久,你们爱吃,就多带点回去。”
盛情难却,陈屿只好接过竹篮,和苏晚晚一起道了谢。
离开面馆,两人继续往山顶走。登高望远,常安城的轮廓在脚下铺开,心境也开阔了些。苏晚晚找了块平整的石头坐下,拿出速写本画眼前的风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坏了,我陷入病娇青梅的陷进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坏了,我陷入病娇青梅的陷进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