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籍馆带回的古老笔记像一块烧红的烙铁,藏在我们三人心中,既带来了关键线索,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葬星之渊”、“渊之钥”、“心之星晦暗”,尤其是那最后模糊提到的“冰裔”与“守望”,像几块沉重的拼图,等待着我们去连接,而莉娅娜·霜月老师,无疑是当前最可能与之相关的“冰裔”。
如何在不暴露自身和笔记秘密的前提下,从这位以冰冷和严厉着称的魔导士口中探听消息,成了我和君幽若面临的最大难题。直接询问无异于自投罗网,只能寻找旁敲侧击的机会。
机会很快出现在莉娅娜老师的魔法实战课上。
今天的课程内容是“元素形态的精细转化与多重结构嵌套”,难度极高。莉娅娜老师亲自演示,她掌心凝聚的冰晶不再仅仅是盾牌或尖刺,而是在瞬息间变幻出飞鸟、游鱼、甚至微缩的冰雪森林,每一种形态都结构稳定,内部能量流转精妙绝伦,令人叹为观止。
“冰,并非死物。”莉娅娜老师清冷的声音回荡在训练场,“它拥有无限的可塑性。理解它的本质,才能驾驭它的形态。现在,尝试将‘寒冰护盾’与‘冰锥术’的基础结构进行融合,创造出一种兼具防御与反击能力的复合形态。注意能量节点的兼容与冲突。”
同学们纷纷开始尝试,训练场上顿时寒气四溢,冰屑乱飞,失败和结构崩溃的声音不绝于耳。李金财更是手忙脚乱,面前的冰坨子时而像盾牌时而像刺猬,就是无法稳定。
我深吸一口气,没有急于动手。我回想着莉娅娜老师演示时,那些冰晶形态内部那种独特的、仿佛拥有生命律动般的能量流动。那不仅仅是结构,更像是一种……对冰之本质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共鸣。
我闭上眼睛,再次进入那种感知能量韵律的状态。但这一次,我尝试将感知延伸到更深的层面,去触碰那构成冰系魔法基础的、冰冷而纯粹的“本源”气息。龙渊的感知力也悄然加持,让我能更清晰地“看”到魔力在冰系规则下的细微变化。
我引导着魔力,不再强行拼接“护盾”和“冰锥”的结构,而是让它们如同两种不同颜色的水流,在“冰”这个共同的容器里,寻找能够和谐共处、甚至相互增强的流动方式。这需要对两种基础魔法结构最本质的规则有着透彻的理解。
过程依旧艰难,但有了之前“整体规律”和能量韵律感知的基础,加上龙渊的视角,我逐渐摸索到了一些门道。魔力丝线不再冲突,开始以一种奇异的方式交织,在我掌心缓缓凝聚。
最终,一面造型奇特的冰晶圆盘出现在我手中。圆盘中心厚实,呈现完美的弧形防御结构,散发着稳定的寒冰护盾韵律;而在圆盘的边缘,则如同花瓣般延伸出六片薄如蝉翼、却极其锋锐的冰晶刃叶,每一片都蕴含着“冰锥术”的穿透特性,并且与中心的护盾结构能量流转浑然一体,攻防兼备!
虽然远不如莉娅娜老师那般变幻自如,但这无疑是一次成功的复合形态创造!
“咦?”莉娅娜老师第一时间注意到了我手中的冰晶圆盘,她眼中闪过一丝明显的讶异,快步走了过来。她仔细端详着圆盘的结构,甚至用手指轻轻触碰了一下边缘的冰晶刃叶。
“能量流转圆融,结构稳定,攻防一体……虽然形态粗糙,但思路正确。”她评价道,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惊讶,“林逸,你对冰元素本质的理解,进展速度超乎我的预期。这不仅仅是结构模仿,你似乎……触摸到了一丝‘冰之灵性’的门槛。”
“冰之灵性?”我捕捉到这个关键词,心脏不由自主地加速跳动。这是否与“冰裔”有关?
我鼓起勇气,顺着她的话,用一种尽量显得只是好奇学术问题的语气问道:“老师,您说的‘冰之灵性’,是指冰元素本身也拥有某种意识或者特质吗?我曾在一些非常古老的、模糊的记载中,看到过‘冰裔’这个词,似乎是指一些天生与冰元素极其亲和的存在……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当“冰裔”这个词从我口中说出时,我紧紧盯着莉娅娜老师的眼睛。
一瞬间!仅仅是极其短暂的一瞬间!
我看到她那双冰蓝色的、仿佛万年寒潭般的眼眸深处,掠过了一丝几乎无法察觉的“涟漪”!那并非惊讶,更像是一种……被触及尘封记忆的悸动与一丝深藏的凝重。
她的表情没有任何变化,依旧是那副冰冷威严的样子,但她周围空气中那无形的寒意,似乎在这一刻凝滞了万分之一秒。
她沉默了两秒,这短暂的沉默在紧张的我和一旁看似漠不关心、实则精神力高度集中的君幽若感知中,显得无比漫长。
“古老的称谓罢了。”莉娅娜老师终于开口,声音恢复了平时的清冷,甚至比平时更添了几分疏离,“指的是某些血脉或天赋与冰元素高度共鸣的个体。这种亲和力,确实有助于理解和驾驭‘冰之灵性’。但归根结底,魔法之路,在于自身的领悟与修行,而非依赖虚无缥缈的血脉称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全球御灵:我的宠灵来自远古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全球御灵:我的宠灵来自远古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