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曙光初现
黑暗若是足够漫长,会蚕食人对光明的记忆。我几乎已经习惯了这具名为“猎隼”的躯壳,习惯了将灵魂撕扯的剧痛压抑成井底无声的暗流。表面平静无波,映照出的只有符合集团利益的、精准而冰冷的倒影。
“幽灵通道”第二阶段的压力如同不断收紧的绞索。“山魈”经过处理的电子音在每次简报中,都透出愈发不加掩饰的急迫。“算盘”的指令则愈发简洁,字里行间带着一种将我这枚棋子投放到预定轨道的、不容置疑的绝对力量。而“黑隼”那边的沉寂,反而更像暴风雨前黏稠的空气,我能感觉到阴影中那双鹰隼般的眼睛,从未停止过对我的审视,它们在等待,等待一个足以将我撕碎的破绽。
在这种令人窒息的高压下,我的“工作”却呈现出一种病态的“娴熟”。处理“鹞鹰”账户那些肮脏的流水时,我的指尖在键盘上跳跃,如同最精密的仪器,将血腥漂洗成合规的苍白,将罪恶包装成交易的严谨。内心大部分区域已近乎麻木,只在偶尔,当目光扫过可能与父亲林卫东那桩旧案存在微弱关联的模糊痕迹时,心脏深处才会传来一丝属于“林野”的、微弱而遥远的悸动,随即,便被更沉重的黑暗浪潮彻底吞没。与“蝮蛇”、“扎西”等人的周旋,也变得更加“得心应手”。我不止能听懂他们的语言,理解他们的禁忌,甚至开始能预判他们那套丛林法则下的思维轨迹,用他们最受用的方式,去引导,去说服,去无形地掌控。这种极致的“融入”所带来的掌控感,偶尔会滋生出一丝危险的错觉,仿佛我的根系,真的已经深深扎入了这片滋生罪恶的土壤。
然而,我知道,那口深井的底部,封存的东西并未消亡,它们只是在绝对的寂静与黑暗中,默默地发酵,等待着某个能将一切重新点燃的契机。
这个契机,在一个被数据和屏幕光芒充斥的、看似千篇一律的下午,悄无声息地降临。
当时,我正处理着“鹞鹰”账户中一批异常复杂的支付指令。款项通过数个环环相扣的离岸空壳公司流转,最终注入一个标注为“高端艺术品采购与维护”的项目,收款方是欧洲一家享有盛誉、历史悠久的画廊。表面看来,这不过是集团高层又一次司空见惯的洗钱或利益输送,金额庞大,路径迂回隐蔽,几乎无懈可击。
遵循“算盘”制定的、那套近乎偏执的合规流程,我需要对这些支付指令的“背景合理性”进行最终审核。这意味着,我必须调取并核验所有与这笔“艺术品采购”相关的支持文件——采购合同、艺术品鉴定证书、保险单据、跨国运输记录,一应俱全。
这些文件通常都经过精心伪造,天衣无缝。但“算盘”的要求在于,即便是谎言,也必须逻辑自洽,能经受住最严苛的推敲。这既是对我业务能力的终极试炼,也是他掌控全局、规避风险的核心手段之一。
我如同设定好程序的机器,目光冷静地逐一扫描、核对着屏幕上那些制作精良的PDF文件。合同条款无可挑剔,鉴定证书来自“权威”机构,保险金额匹配得天衣无缝,物流记录清晰可查……一切都在指向一个完美的、无用的真相。长时间凝视屏幕上密集的文字与数据,让我的眼球干涩发胀,精神也在这种高度紧张却又单调重复的劳作中,显露出疲惫的迹象。
就在我的指尖即将在审核栏勾选“通过”,将这份注定淹没在海量周报中的摘要提交给“算盘”的前一刻,我的目光,如同被无形的丝线牵引,无意间掠过了那份“艺术品鉴定证书”底部的签发人签名栏。
那是一个花体、带着强烈个人风格、难以一眼辨认的英文签名。但在签名下方,打印着鉴定机构的官方全称与联系信息。其中,机构注册地所在的那个城市名称,像一道微弱却极其尖锐的冰锥,猝不及防地刺入了我几乎被麻木覆盖的神经末梢。
阿马尔菲。
一个位于南欧海岸线、风景旖旎却并非国际艺术品交易核心的城市。然而,在国际刑警组织内部,那些仅限极少数人阅览的、标记着“绝密”的通报中,这个名字曾反复出现。它被怀疑是“狮王”集团早期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构建其全球洗钱网络的重要据点之一。尽管近些年其活动迹象已大幅收敛,但它的象征意义,对于知晓内情的人来说,无异于一个刻在罪恶基石上的烙印。
心脏,在胸腔里毫无征兆地、剧烈地抽搐了一下。深井的底部,那被封存的、名为“林野”的意识,仿佛被这道微光刺痛,发出了沉闷的撞击声。
我强行压下瞬间加速的血流,迫使自己保持绝对的冷静。面部肌肉没有一丝牵动,呼吸节奏稳定如常。我不动声色地放大了那份鉴定证书的电子档。像素在屏幕上扩张,我仔细检视着印章的微观纹理,字体库的细微差异,甚至调取了文档属性的元数据,追踪其创建和修改的历史痕迹。从技术层面看,它完美得令人绝望。但“阿马尔菲”这三个字,却像一颗投入古井深潭的石子,激起了层层叠叠、只有我能感知到的、危险的涟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使命的代价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使命的代价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