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艰难抉择
晨光熹微,墓园的铸铁大门在身后发出沉重的闭合声,将尘世的喧嚣隔绝在外。我独自走在湿漉漉的青石板小径上,脚步声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昨夜一场秋雨,将这片安息之地洗刷得格外干净,空气里弥漫着泥土和草木的清新气息,却怎么也掩盖不住那股深植于骨髓的寂寥。
我刻意选择了这个时辰,天刚蒙蒙亮,守墓人还未开始一天的工作,其他扫墓的人更不会这么早前来。我需要这片绝对的宁静,需要这个能与父亲独处而不被打扰的空间。
小径两旁,松柏苍翠,雨水还挂在针叶上,偶尔滴落,在地上溅起细小的水花。我走得很慢,目光掠过一排排整齐的墓碑,上面刻着不同的人名和生卒年月。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曾是一个鲜活的生命,都有一段独一无二的故事。而最终,他们都归于这片土地的沉默。
父亲的墓地在园区东南角,一棵高大的雪松下。这是母亲当年特意选的位置,说松树常青,象征父亲的精神永存。我远远就看到了那块熟悉的大理石墓碑,心口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
走近了,我停下脚步,没有立刻上前。墓碑上,“林正雄烈士之墓”几个鎏金大字在晨光中泛着柔和的光泽。父亲的照片镶嵌在墓碑上方,那是他三十多岁时的样子,穿着警服,嘴角带着淡淡的笑意,眼神却锐利如鹰。
我深吸一口气,终于走上前去。手指轻轻抚过冰凉的碑面,感受着大理石细腻的纹理。碑座上落了几片松针和梧桐叶,我蹲下身,仔细地将它们一一拾起,又用手帕擦去照片上的水渍。
“爸,我来了。”我开口,声音轻得几乎只有自己能听见,却在这片寂静中显得异常清晰。
没有立刻说下去,我只是静静地站着,凝视着父亲的照片。那双眼睛仿佛有生命一般,穿透时光的阻隔,直直地看着我。许多年前,就是这双眼睛,在我犯错时严厉批评,在我取得成绩时不吝赞赏,在我迷茫时给予指引。
“最近发生了很多事。”我终于继续开口,声音比刚才稳定了些,“杨叔…杨建国把一切都告诉我了。”
说出这句话时,我的喉咙有些发紧。雨水从松针上滴落,有一滴正好落在我的额头上,冰凉的触感让我微微一颤。
“他说你不是死于意外,是因为调查‘狮王’集团才遭遇不测。”话语出口的瞬间,一股复杂的情感涌上心头,愤怒、悲伤、不甘,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恐惧。
父亲的微笑在照片中凝固,那笑容曾经是我童年最大的慰藉。记忆如潮水般涌来,不受控制。
我想起八岁那年,父亲难得休假,带我去郊外钓鱼。那是个类似的清晨,湖面笼罩着薄雾,空气中弥漫着水汽的味道。父亲专注地盯着鱼漂,侧脸在晨光中显得坚毅而平静。
“做警察最重要的,不是破获多少大案要案,”他突然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而是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这身警服。”
我那时还小,不太明白这句话的深意,只是懵懂地点点头。
“有时候,正确的选择往往是最难的那一个。”他补充道,目光依然没有离开湖面。
鱼漂突然下沉,父亲猛地提起鱼竿,一条银光闪闪的鱼儿跃出水面,在晨光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那天我们钓到了不少鱼,回家的路上,父亲哼着不成调的歌,我拎着水桶,内心充满了简单的快乐。
谁能想到,多年后的今天,我会站在他的墓前,反复咀嚼他当年那句话的含义。
另一段记忆接踵而至。那是我十二岁的一个深夜,被客厅里的动静吵醒。我悄悄推开房门,看到父亲正坐在沙发上,母亲在为他手臂上的伤口包扎。灯光下,父亲的脸色苍白,但看到我时,他还是挤出了一个笑容。
“没事,小峰,爸爸不小心碰了一下。”他轻描淡写地说。
母亲的眼圈红红的,但没有多说什么。后来我才知道,那天父亲在追捕毒贩时受了伤,差点伤及动脉。那一刻,我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父亲工作的危险性。
还有父亲破获一桩重大案件后,受害者家属上门感谢的场景。那对老夫妇握着父亲的手,泪流满面,说着感激的话。父亲没有多言,只是轻轻拍着他们的背。送走他们后,父亲在阳台上站了很久,背影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孤独,却又异常坚定。
这些记忆的碎片在我脑海中交织,拼凑出一个更加立体的父亲形象——不仅是我的父亲,更是一个有血有肉、有信念有担当的警察。
然而,与这些光辉记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父亲离去后家中的阴霾。母亲接到噩耗时崩溃的哭声,她一夜之间花白的头发,还有她强忍着泪水对我说:“小峰,以后这个家就靠你了。”那时我才十五岁,却不得不一夜长大。
葬礼上,我看着父亲的遗照,第一次体会到什么是永远的离别。棺木缓缓降入墓穴时,母亲几乎晕厥,我扶着她,内心充满了无助和愤怒。为什么偏偏是父亲?他总是把家人放在第一位,为什么最后却以这样的方式离开我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使命的代价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使命的代价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