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求必应屋响应了赫敏的需求,变幻成一个极其简约、只有一席灰色软垫和四面空白墙壁的冥想室。
这里没有任何干扰,只有绝对的寂静,适合进行最深度的思考和精神重构。
赫敏盘膝坐在软垫上,没有急于再次尝试魔法阵,而是首先进行了一场漫长的、针对内心的审视和调整。
她回顾了自己研究灵魂锚点的初衷,不是为了追求虚无缥缈的永生,也不是为了获得碾压众生的力量,而是为了在即将到来的、残酷的战争中,多一份保护自己、保护朋友、坚守信念的资本。
是为了“固魂”,是为了在风暴中铸就一艘更加坚固的船,而不是像制作魂器那样“弃船逃生”。
她反复咀嚼着《缚魂之契》中关于“幻痛”与“实重”的论述。
如果那种极致的痛苦是仪式必需的淬炼,那么她就不应该将其视为需要克服的“敌人”,而应该将其视为一把锤炼意志的“铁锤”,一把区分决心真伪的“标尺”。
关键在于心态的转变:从“对抗痛苦”到“理解并利用痛苦”。
她不再将仪式想象成一场必须完美无缺的技术表演,而是一场对自身灵魂韧性和意志坚定程度的终极测试。
痛苦不是失败的信号,而是测试的题目。
她要做的,不是逃避或强行忍受题目,而是读懂题目,理解其深意,然后给出自己的答案,那就是在痛苦中,依然保持锚定的决心,完成符文的凝聚。
这个认知上的转变,带来了方法论的调整。
她不再执着于一次性引导全部魔力完成整个复杂符文。
那就像让一个初学者直接去驾驭狂奔的野马。
她需要更循序渐进的练习。
她制定了新的、分阶段的训练计划:
痛苦耐受与意志聚焦。
她不再直接触碰完整的魔法阵。
而是仅仅激活魔法阵中代表“连接”与“稳定”的两个最基础、相对简单的核心符文片段。
她只引导少量魔力流入这两个片段,主动去“感受”和“熟悉”那随之而来的、相对温和(但依旧尖锐)的灵魂层面的刺痛感。她要做的,不是驱散痛苦,而是在痛苦中,保持精神的绝对集中,维持魔力的稳定输出,就像在狂风暴雨中牢牢握住船舵。
她要让身体和灵魂逐渐“习惯”这种独特的负荷,并锻炼出在痛苦中依然保持精准控制的能力。
能量节点的深度利用。
她重新准备了黑曜石、月光花和龙血等辅助材料。
但这次,她的目的不是让它们作为临时的“泄洪区”,而是作为能量的“缓冲器”和“稳定锚”。
她深入研究斯内普留在书签上关于能量疏导的标记,尝试在引导魔力流经主符文的同时,主动将一部分波动较大的能量分流到这些节点,利用它们特有的魔法属性来平复魔力的躁动,减少对主符文结构的冲击。
这需要更精妙的、多线程的魔力操控技巧。
与锚点物的深度共鸣。
她花更多的时间,仅仅是拿着那本《高级魔药制作》课本,进行深度的冥想。
她不再仅仅回忆与它的关联,而是尝试将自己的精神频率与这本承载了她大量努力和智慧结晶的物品进行“同步”。
她想象自己的灵魂之力如同细丝,缓缓渗入书页的纤维,在其中留下独属于她的、不可磨灭的“印记”。
这种共鸣越深,建立锚点时需要克服的“排异反应”可能就越小,成功率也就越高。
新的方向明确而清晰,虽然依旧充满挑战,但不再是盲人摸象般的绝望尝试。
赫敏开始了第一阶段的练习。当她再次引导魔力,激活那两个基础符文片段,熟悉的撕裂感如期而至时,她没有像之前那样紧张和抗拒。
她深吸一口气,将大脑封闭术运转到极致,但这次不是为了构筑壁垒隔绝痛苦,而是为了在痛苦的风暴中心,维持一个绝对冷静、绝对专注的“观察核心”。
她仔细“品味”着痛苦的来源、强度和变化规律,同时死死“盯住”那两道魔力流,确保它们沿着符文轨迹稳定前行,不增不减。
汗水依旧浸湿了她的额头,身体依旧会因为剧痛而微微颤抖。
但这一次,她的眼神中没有慌乱,只有一种近乎冷酷的平静和专注。
她能感觉到,自己的意志,正在那名为“痛苦”的铁砧上,被反复捶打,去芜存菁。
进度缓慢得令人发指。
每一次练习都如同在刀尖上行走,结束后都伴随着精神和魔力的双重虚脱。
但赫敏没有气馁。
她能从那细微的进步中感受到希望,她维持稳定输出的时间在缓慢延长,对痛苦的耐受度在一点点提高,魔力控制也变得更加凝练。
她知道,这条路依然漫长且危险,但她已经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就在赫敏沉浸于新的修炼方向时,外部局势的变化,也没有停下脚步。
“银蛇”传来消息,马尔福似乎变得更加焦躁,他在有求必应屋内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偶尔传出不同寻常的魔法波动也变得更加频繁和剧烈。
而乌姆里奇,在找不到D.A.军实质性把柄的情况下,开始变本加厉地利用她的权力,找各种借口关学生禁闭,甚至试图干涉魁地奇球队的选拔,引起了更多学生的反感。
暗流愈发汹涌。
赫敏感受着内心的逐渐坚定和外部的危机逼近,她知道,留给她的时间不多了。
她必须更快地强大起来。
为了自己,也为了所有她想要守护的人。
新的方向已经指明,剩下的,唯有坚持,和与时间赛跑。
喜欢HP同人:穿成赫敏后我只想内卷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HP同人:穿成赫敏后我只想内卷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