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岭谷哨所的接触过去数日,新生之城指挥中心一直在紧张而期待地等待着“曙光”基地高层的回应。终于,一个经过多重加密和验证的通讯请求,接入了最高权限频道。
全息屏幕亮起,信号似乎跨越了极其遥远的距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干扰波纹。画面稳定后,呈现出的并非富丽堂皇的指挥大厅,而是一间略显拥挤的办公室。墙壁是旧时代办公楼的米白色,但已有些斑驳,上面钉满了各种地图、数据表和手写的日程安排。书桌是厚重的实木,却堆满了文件夹和一台老式的、闪烁着微光的终端机。
坐在桌后的,是一位约莫五十岁上下的男子。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衬衣,肩头甚至有一小块不易察觉的补丁,眼神锐利如鹰,却透着一种被无数重担磨砺出的、深沉的疲惫。他没有穿军装,但坐姿笔挺,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度。他的指尖有长期接触机油和文件留下的痕迹。
他的身后,站着几位神情同样凝重、穿着混合了旧式制服和工装的人员,默默地注视着这边。
“新生之城指挥中心,林逸指挥官?”男子的声音传来,平稳,带着一丝金属般的质感,以及隐约的沙哑,“我是陈光。代表‘曙光’基地管理委员会,感谢贵方对石岭谷哨所的援助。”
“陈光委员,幸会。”林逸微微颔首,目光沉静,“能直接对话,是双方的幸事。”
陈光没有过多寒暄,语气沉稳而直接:“林指挥官,时间宝贵。石岭谷的报告和你们的信函,我们都仔细研究过。你们展现出的实力和秩序,在如今的废土上,是罕见的奇迹。这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可能性。”
他话锋微转,带着一丝审慎:“但也正因如此,有些情况,必须在合作开始前,有所了解。‘曙光’的情况……有些特殊。希望我们的坦诚,能换来同等的信任。”
林逸身体微微前倾:“我们相信诚意是合作的基础。请讲。”
陈光沉吟片刻,似乎在斟酌用词:“我们……保存下来的人,比较多。”他用了“保存”这个词,而非简单的“有”。
他抬手,示意身后的一名技术人员。副屏上出现了一张并不十分清晰、略带噪点的广角俯拍图,似乎是透过高层建筑窗口拍摄的。画面中,是密密麻麻、如同蜂巢般的居民楼窗户,许多亮着灯火;远处,一道巨大到令人屏息的复合装甲墙体,如同山脉般巍然矗立,隔绝了内外。
“我们接管了旧时代南都的部分核心区,”陈光的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沉重的分量,“利用了一些现成的设施。像这样的居住区,我们有不少。”
他没有说具体数字,但那张图片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已远超言语。那绝非一个小型据点能有的规模。
周教授忍不住低声问:“这样的防御工事……需要难以想象的人力物力来建设和维护。”
陈光微微点头,嘴角露出一丝极淡的、混合着自豪与苦涩的笑意:“是啊。灾变初期,秩序崩溃得快,但重建得也快。得益于这座城市过去的……一些底蕴,和还算完整的基层管理体系,我们勉强站住了脚。后来,吸纳了不少逃难的人,防线就一扩再扩。”他轻轻敲了敲桌面,“到现在,像这样的围墙,我们已经修了……好几道了。”
“好几道?”高强忍不住挑眉。一道已是奇迹。
“为了安全和……容纳更多人。”陈光简单带过,但“更多人”这三个字,再次暗示了规模的庞大。
话题转向合作可能性。林逸提到了粮食贸易和技术交换。
陈光沉默了片刻,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规律的轻响。这是一个细微的、透露着压力的动作。
“粮食……”他缓缓开口,语气变得有些艰涩,“不瞒你们,这是我们目前……最紧迫的课题之一。张嘴吃饭的人太多了。”他轻轻呼出一口气,那叹息微不可闻,却重若千钧,“我们的农场,日夜不停地运转,但产能……总有上限。很多时候,配给制度必须严格执行。”
他没有抱怨,只是陈述事实,但那份沉重感已然传递过来。
林逸敏锐地捕捉到了关键点:“配给制度?贵方的规模如此之大,依然需要严格配给?”
陈光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换了个角度:“一座曾经以千万人口计的大都市,即便只存续下一部分,其消耗也是天文数字。更何况,很多旧时代的产业……比如金融、贸易、高端服务业……在现在失去了意义。大量的人力闲置下来,无法转化为生产力,反而……”他顿了顿,似乎在避免使用过于负面的词汇,“……增加了管理的复杂性。”
周教授立刻明白了:“所以你们进行了军事化整编?将劳动力导向生产和防御?”
陈光看了周教授一眼,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和更深的疲惫:“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组建了生产建设兵团,负责垦荒、建设和辅助防御。这暂时缓解了压力,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队伍的专业化训练和装备水平,难以提升。我们现在的对外交换,能拿得出手的,除了有限的粮食,也就是一些依托旧工业底子生产的简单工业品了,比如基础建材、改装零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末日堡垒建造大师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末日堡垒建造大师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