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扛着相机的老人走过来说:“我拍了十年湿地,从没见过这么乖的白鹭,一动不动的,正好给我的照片当模特。”林栋笑着没解释,看着老人镜头里的布套与真实的白鹭同框,忽然觉得这或许就是最好的状态——科技与自然,本就该这样和谐相处。
傍晚的湿地响起了蛙鸣,林栋他们坐在观景台的长椅上整理数据。周科长提着个保温桶过来,里面是刚熬好的绿豆汤。“你们这布套,”他舀着汤,“让我想起小时候住的院子,屋檐下的燕窝里总有燕子站岗,你们这白鹭,就是湿地的‘燕子’啊。”
袁姗姗把刚绣好的布标系在布套的腿上,上面用中英文写着“湿地·白鹭201”。“周科长说每个城市都该有自己的‘生态哨兵’,”她望着暮色中的芦苇丛,“这布标就是给它的‘上岗证’。”
林栋打开数据后台,江慧玲发来的城市地图上,每个湿地监测点都标着只小白鹭。“她把全市的湿地连起来了,”他指着屏幕上的绿线,“像条绿色的项链,咱们的白鹭布套就是项链上的珠子。”
姜小龙收拾设备时,发现布套的翅膀上落了只真白鹭,正歪着头打量这个“同类”。两只白鹭在暮色中静静相对,风吹过芦苇荡,发出沙沙的声响,像在说悄悄话。
“薛奶奶说得对,”袁姗姗轻声说,“万物都有灵性,你尊重它,它就会接纳你。”
离开湿地时,夜色已经笼罩了城市,远处的高楼亮起了灯,湿地的路灯则像串落在地上的星星。林栋回头望了一眼,白鹭布套在路灯下泛着柔和的白光,与芦苇丛中的萤火虫交相辉映,像一个安静的守护者。
他在团队群里发了张照片,布套上的白鹭正对着城市的灯火,配文:“它成了湿地的一部分。”
薛奶奶很快回复,发了段小视频——她正坐在院子里用芦苇纤维编新的羽片,嘴里念叨着:“给下片湿地的白鹭加个‘荷包’,里面塞点薄荷,夏天蚊子多,让它睡得安稳。”
江慧玲发来张设计图,是给校园池塘的布套,用荷叶纤维编着青蛙的图案:“下一站回学校!布套要用可降解材料,下雨时能自动收集雨水,给池塘补水。”
袁姗姗补充道:“薛奶奶说校园的布套要编上蜻蜓,说它们最懂学生的心思,能陪着设备站岗。”
林栋看着屏幕上的消息,指尖摩挲着口袋里的芦苇纤维——那是从布套上不小心蹭下来的,带着湿地的水汽和青草香。他知道这趟城市湿地之行,让他们的“雪湖·桂”又多了层温柔,像这只白鹭布套,既懂得城市的喧嚣,也懂得湿地的宁静,在人类与自然的交界处,用最巧妙的方式,守护着与家园的约定。
车窗外的湿地渐渐远去,路灯的光晕在后视镜里连成一条光带。林栋忽然想起周科长的话:“城市的湿地是地球的肺,得好好护着。”或许他们的传感器也是如此,带着雪湖的针脚、清华园的代码、南京大学的星光,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为自然留一片呼吸的空间,把科技的温度,变成了家园的暖度。而那些织在布套上的白鹭,不过是把这份守护,写成了城市的诗行,湿地的诗行,和所有牵挂着这片土地的人,心中的诗行。
喜欢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