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的风掠过呼伦贝尔草原时,芨芨草的穗子已经泛出浅黄。林栋蹲在牧民定居点的围栏边,指尖抚过传感器上的新布套——芨芨草的叶片用灰绿色的线绣得根根分明,网格状的茎秆里藏着细小的铜铃片,风一吹就发出细碎的叮当声,像草原上的牧铃在轻唱。
“这铃铛响得正好,”牧主巴特尔骑着马过来,马靴上还沾着晨露,“牛羊最怕靠近铁家伙,听见铃声就会绕着走,省得把传感器撞坏。”他翻身下马,看着布套上的网格图案,忽然笑了,“跟我们的蒙古包毡子花纹很像,你们是怎么想到的?”
袁姗姗正在给布套的边缘涂羊油,指尖沾得油亮:“薛奶奶说草原的针线活儿讲究‘刚柔相济’,芨芨草的网格要绣得硬挺,才能护住里面的设备;铃铛片要用软铜做,响起来才不刺耳。”她举起个备用布套,网格的交叉点上都绣着小小的蒙古包图案,“每个交叉点对应传感器的一个接口,这样牧民一看就知道哪里是充电口,哪里是数据口。”
姜小龙举着信号测试仪跑过来,防晒帽歪在脑后:“栋哥!4G信号满格!江学姐优化的通信算法太牛了,在这连基站都看不到的地方,数据上传速度比雪湖还快!”他指着屏幕上跳动的字节数,“刚把芨芨草的生长数据发过去,她回了个草原星空的表情包,说今晚的银河特别适合观测。”
林栋调试着传感器的倾角仪,屏幕上的数值稳定在0.5°以内。“巴特尔大叔,您看这样行不行?”他指着埋在草皮下的底座,“用你们的马蹄钉固定,再罩上芨芨草编的护罩,既能防牛羊踩踏,又不影响数据采集。”
巴特尔弯腰查看,手指在布套的网格上轻轻一按,弹性十足:“这线够结实!我们的勒勒车缰绳就是用这种线编的,能拉得动两吨重的货。”他忽然对着远处的羊群喊了一声,牧羊犬立刻叼着个羊皮袋跑过来,里面是刚挤的牛奶,“尝尝,配你们的传感器,都是草原的好东西。”
袁姗姗把牛奶倒进铜碗里,阳光透过碗壁,在布套上投下晃动的光斑,芨芨草的网格图案仿佛活了过来。“薛奶奶教我用牛奶泡线,”她笑着解释,“说这样绣出来的布套又防水又防虫,比城里的防水剂好用。你看这铃铛片,我特意绣在芨芨草的穗子上,风一吹就像草在唱歌。”
午后的草原突然变了天,乌云像被打翻的墨汁,顺着地平线漫过来。林栋正在检查第二批传感器,忽然发现布套的铃铛声变得急促——铜铃片碰撞的频率比平时快了三倍。“要下雨了!”他立刻招呼姜小龙加固设备,“江慧玲的气象预警算法起作用了,铃铛的共振频率能反映风速变化!”
袁姗姗已经找出备用的防水布,上面绣着层细密的雨纹:“这是薛奶奶缝的应急套,平时叠成小块塞在布套内侧,下雨时拉开就能用。你看这雨纹的针脚,是斜着绣的,能顺着水流方向排水,不会积在传感器上。”
雨点砸下来时,巴特尔正赶着羊群往棚圈走。他回头看见林栋他们在给传感器套防水布,大声喊道:“别管那些铁家伙了!先去蒙古包躲雨!”林栋笑着挥手:“没事!这布套经得住考验!”
暴雨来得又急又猛,豆大的雨点打在芨芨草布套上,发出噼啪的声响。姜小龙举着伞护着平板电脑,屏幕上的实时数据却稳得惊人:土壤湿度从20%缓慢爬升,温度曲线像条被熨平的带子,通信信号始终保持在4G满格。“江学姐说这是‘动态带宽调整’技术,”他抹了把脸上的雨水,“下雨时自动切换到低频传输,抗干扰能力翻倍!”
雨停后,草原的空气里飘着股泥土的腥甜。林栋摘下防水布,芨芨草布套上的水珠顺着雨纹针脚滚落,铃铛片在阳光下闪着亮,像挂了串小太阳。“你看,”他指着传感器底部,“巴特尔大叔的马蹄钉真管用,这么大的雨都没让设备倾斜超过1°。”
袁姗姗蹲下身,用草叶擦掉布套上的泥点,网格里的蒙古包图案依然清晰。“薛奶奶说草原的雨来得快去得快,布套得经得起骤干骤湿,”她举起个铃铛片细看,“这铜片是用王铁匠打的边角料,薄得能透光,但韧性好,摔不碎。”
远处传来马头琴声,巴特尔的女儿其其格抱着琴走过来,裙摆上绣着和布套相似的芨芨草花纹。“我娘说这布套好看,”小姑娘把琴放在草地上,手指轻轻拨动琴弦,“能不能教我绣?我想给我的琴做个套。”
袁姗姗笑着从包里拿出针线:“我教你绣最简单的网格,你教我唱草原的歌,好不好?”其其格立刻点头,清脆的歌声随着琴声流淌开来,歌词里唱着“芨芨草扎根的地方,就是家的方向”。
林栋看着她们凑在一起绣花的样子,忽然觉得这场景比任何数据都动人——布套上的芨芨草与草原的真实草木在歌声里交融,薛奶奶的针脚与草原的绣法在指尖相遇,就像他们的传感器,最终要融入这片土地的呼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