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实验室的百叶窗,在地板上投下一道道金色的条纹,像谁在地上铺了串密码。林栋站在操作台边,手里捏着那片桂花书签,指尖摩挲着叶片上已经发脆的纹路。袁姗姗的实验记录本摊在面前,最新的那页上,两个举着仪器的小人画了一半,其中一个的手里,还空着该画传感器的位置。
“早啊。”袁姗姗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她手里拎着两个纸袋,热气从袋口钻出来,混着淡淡的豆浆香,“刚从食堂买的,你爱吃的糖包,还有我加了两勺醋的豆腐脑。”
林栋慌忙把书签夹回记录本,指尖不小心碰翻了旁边的笔洗,清水溅在纸页上,晕开一小片水渍。“早,”他转过身时,耳根还泛着热,“李教授的博士生几点到?我把数据报告按他的要求重新排版了,放在你桌上。”
袁姗姗把早餐放在桌上,目光扫过那页被水浸湿的记录:“没事吧?要不要我用吸水纸处理下?”她抽出两张滤纸轻轻覆在水渍上,指尖在纸上压出均匀的力道,“李教授说他们十点到,还有时间检查下演示设备。”
“都检查过了,”林栋剥开糖包的纸,热气模糊了他的眼镜片,“投影仪换了新灯泡,传感器样品也重新校准过,误差比上次评审时还小0.02%。”他忽然想起什么,从抽屉里拿出个小盒子,“昨天在电子市场淘的,你上次说缺个便携式频谱仪,这个型号虽然老,但精度够咱们临时用。”
袁姗姗打开盒子,银色的仪器躺在黑色泡沫里,像只蛰伏的甲虫。“这得不少钱吧?”她抬头时,阳光刚好落在他发顶,有根头发翘了起来,像实验室里没扎紧的信号线,“项目资金还没到账呢,怎么不等报销?”
“先用我的积蓄垫着,”林栋咬了口糖包,糖汁在舌尖化开,“早买早用,等博士生来了,正好用它演示干扰信号的实时分析。”他记得她上次调试抗干扰模块时,总说缺个能随身携带的频谱仪,当时他就在心里记下了型号。
姜小龙背着个鼓鼓囊囊的背包闯进来时,带起的风把桌上的报告吹得翻了页。“搞定!”他把背包往地上一摔,滚出来几个缠着铜丝的线圈,“这是我爸托人从航天研究所弄的特种磁环,比咱们上次用的抗干扰能力强10%!李教授的博士生肯定没见过这个!”
袁姗姗拿起磁环掂量了一下,又用卡尺量了量内径:“确实比普通型号精密,铜丝的缠绕密度每厘米多了两圈。”她转头看向林栋,“等下演示时加组对比实验?用普通磁环和这个特种磁环,让他们看看差异。”
“可以,”林栋点头,在笔记本上记下测试要点,“不过得重新写段控制程序,让两组数据在屏幕上实时对比,这样更直观。”他敲击键盘的动作顿了顿,“你帮我盯着传感器预热,我二十分钟就能写完。”
袁姗姗把传感器接通电热板,显示屏上的温度从25℃缓慢爬升。她看着林栋专注的侧脸,指尖在操作台上轻轻敲着节拍——那是他写代码时惯用的节奏,快而不乱,像传感器稳定输出的脉冲信号。阳光透过百叶窗,在他手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键盘敲击声和恒温箱的嗡鸣混在一起,像支没有乐谱的晨曲。
“写好了。”林栋按下保存键,屏幕上跳出两条平行的曲线通道,“左边普通磁环,右边特种磁环,等下注入干扰信号时,差异应该很明显。”他起身时,膝盖撞到了桌腿,发出“咚”的一声闷响,和上次在航天系实验室撞的是同一个位置。
“笨死了。”袁姗姗嗔怪着从抽屉里拿出创可贴,忽然发现他膝盖上还贴着昨天的那片,边角已经卷了起来,“早该换了,跟传感器的密封垫似的,老化了就得及时换。”
林栋低头看着她小心翼翼地撕下旧创可贴,指尖触到膝盖时,像有微弱的电流窜过。她的睫毛很长,垂下来时在眼睑下投出淡淡的阴影,和实验记录本上那个没画完的小人,竟有几分神似。他忽然想起昨夜回家路上,路灯在她发顶投下的光晕,也是这样温柔的形状。
“好了。”袁姗姗把新的创可贴贴好,指尖不经意间蹭过他的裤腿,“等下李教授的博士生来了,别总盯着屏幕,多跟人家交流交流,你那抗干扰算法虽然不错,但肯定有优化空间。”
“知道了,”林栋的声音有点闷,“你也别总躲在后面记笔记,他们说不定更想听你分析实验数据,你的记录比教科书还详细。”他记得李教授评审时说过,“实验记录的细致程度,能看出研究者的用心”。
姜小龙抱着干扰发生器跑过来时,传感器已经预热到30℃的工作温度。“一切就绪!”他把发生器的探头接好,屏幕上立刻跳出条平稳的基线,“干扰信号准备了三组,从100MHz到1GHz,保证能测出两种磁环的差异。”
实验室的门被推开,张教授带着几位穿着白大褂的年轻人走进来。为首的戴眼镜男生主动伸出手:“林师兄好,我是李教授的博士生周磊,这是我的师弟师妹。”他的目光扫过操作台,落在那两组磁环上,“早就听说你们的双磁环抗干扰设计很有想法,今天特意来学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