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的朱笔“啪”地砸在急报上。
墨汁溅出的黑点,像江南城头飘起的叛旗,刺得人眼疼。
“骆思恭!”
皇帝的声音穿透乾清宫的死寂,带着雷霆之威。
“率三千缇骑,星夜驰援南京!会同南京兵部尚书朱燮元,平叛!”
骆思恭单膝跪地,甲胄撞得金砖脆响。
“末将遵旨!今夜就拔营!”
“慢着!”
朱由校叫住他,语气斩钉截铁。
“传朕口谕:只诛首恶徐少泉、叶初春!”
话锋一转,抛出生路。
“其余乡勇,放下兵器者,编入天津新城工程队,管吃管住,既往不咎!”
方从哲眼中一亮。
陛下这是“以叛民充劳力”,既平叛又建城,一举两得,高!
韩爌站在班列末尾,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刚要开口,就被郑三俊悄悄拽了拽袖子,硬生生把话咽了回去。
退朝后,翰林院偏院,郑三俊将茶杯“哐当”砸在桌上。
茶水溅了满桌。
“好一个‘既往不咎’!”
他咬牙切齿。
“陛下这是把江南士绅的脸踩在脚下,用叛民建新城,分明是打我们的脸!”
韩爌摩挲着朝珠,神色阴鸷如墨。
“急什么?新城要建,得用人、得花钱粮。”
他阴笑一声。
“毕自严那套‘以工代赈’看着光鲜,寒冬腊月施工,流民冻饿而死是迟早的事。”
凑近郑三俊,声音压得极低。
“咱们让言官盯着,只要出了人命,就参他‘草菅人命’,看他怎么收场!”
两人对视一眼,眼中都闪着阴狠。
明着辩论赢不了,就从暗处找破绽,扳倒毕自严,新政就垮了一半!
三日后,乾清宫西暖阁,烛火映着天津新城规划图。
密密麻麻的标注透着实干劲儿。
方从哲和毕自严捧着图纸,躬身侍立,大气都不敢喘。
朱由校指着图上的天津卫,指尖划过海河、运河交汇处。
“这里扼守水路要道,漕运便利,朕要建的不是普通县城,是‘又能住人又能干活’的新城!”
拿起朱笔,圈出一片区域。
“此处建粮仓、码头,安置流民编户齐民;那边建工坊区,让刘若愚牵头,做农具、兵器零件加工。”
毕自严一愣,连忙道。
“陛下,兵器制造属工部,内廷涉足,恐遭非议。”
“非议?”
朱由校冷笑一声,龙袍扫过案几。
“江南士绅能私藏兵器养乡勇,朕建工坊造兵器保江山,还要看他们脸色?”
转向侍立的刘若愚,语气严厉。
“刘伴伴,这工坊要搞‘严丝合缝管理’!”
比划着细节。
“流民按技能分组,每人只做一道工序,不许互通消息,防止技术泄露!”
撂下狠话。
“用料、出货由东厂监管,谁敢私卖零件,凌迟处死!”
刘若愚躬身应诺。
“奴婢遵旨!保证把工坊管得严严实实,连只苍蝇都飞不出去!”
“毕自严,”
朱由校又道。
“朕给你六十个员外郎名额!”
眼神锐利。
“凡愿去天津参与建城的士子,考核合格后直接授官!你去吏部挑人,要实干的,不要只会引经据典的书呆子!”
毕自严心中大喜。
六十个“体制内编制”,足以吸引全京城的寒门士子,不愁没人干活!
消息传出,吏部衙门前挤得水泄不通,全是投名状的士人。
一个戴方巾的青年奋力挤到前排,高举着算稿。
“毕大人,晚生精通算学,能算工料、测地形,愿往天津效力!”
毕自严接过算稿,上面用新创的算符列着工程预算,精准到每一块砖、每一斤粮,不由得点头称赞。
“你叫什么名字?”
“史可法!”
青年昂首挺胸,声音洪亮。
“读书当为国为民,建新城救流民,比在京城钻营强百倍!”
毕自严拍着他的肩。
“好!明日就随我去天津,任工程司主事!”
十日后,天津卫的冻土上,插满了“大明粮业局”“天津新城营造司”的旗帜。
寒风一吹猎猎响。
毕自严踩着没过脚踝的积雪,查看流民安置棚,语气严厉。
“每棚住二十人,必须生火取暖,每日两顿稀粥掺杂粮!”
盯着工头。
“谁要是敢克扣粮米、偷工减料,立刻送锦衣卫处置!”
史可法拿着图纸跑过来,脸上带着兴奋。
“大人,流民里有不少瓦匠、木匠,咱们可以按技能分组!”
比划着图纸。
“建工坊和民居同时推进,搞‘搭架子填细节’的法子,效率能提一倍!”
毕自严点头。
“就按你说的办!寒冬来临前,必须让流民住进暖棚,穿暖吃饱!”
他没注意到,人群中几个裹着厚棉袄的汉子,正悄悄记录着施工进度和粮库位置。
这是韩爌派来的亲信,要找机会制造“流民冻饿致死”的假现场,栽赃毕自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天启:朕登基后,东林党麻了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天启:朕登基后,东林党麻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