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种植占了30%,主要是玉米、莜麦、马铃薯,够全县人吃,没什么经济效益。”陈明说,“畜牧业就是养羊,有23个合作社,存栏量2万多只,但都是散户凑起来的,没形成规模,每年也就卖个羊苗、羊肉,比蔬菜产业差远了。工业就更不用提了,全县就一个工业园区,入驻的企业不到30家,还都是蔬菜保鲜库、农具维修点、饲料加工厂,最大的企业年产值也就5000万,根本带动不了就业和税收。”
“财政情况呢?”李泽岚追问,语气里带着一丝关切。
“财政是咱们最大的‘痛点’。”陈明的声音低了些,“去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才3.2亿,其中蔬菜产业贡献了1.1亿,占了三分之一还多。但支出呢?教育、医疗、养老,这三项就占了40%,剩下的钱想搞点产业项目,比如建个分拣中心、修条产业路,根本不够。每年都得靠上级转移支付过日子,说是‘吃饭财政’,一点都不夸张。”
李泽岚没说话,手指在桌沿轻轻摩挲着,过了一会儿才开口:“既然蔬菜产业是命脉,那咱们就把它做透、做精。你觉得,咱们的供京蔬菜,最大的优势是什么?为什么北京偏偏认张北的菜?”
“优势当然有,而且是别人抢不走的。”提到优势,陈明的眼睛亮了些,语气也轻快了些,“第一个优势,就是‘供京’招牌硬。咱们张北是2008年就认证的‘北京奥运会蔬菜供应基地’,后来又成了‘首都保障性蔬菜基地’,有官方认证,北京的超市、菜市场都认这个牌子。只要咱们的蔬菜品质达标,人家优先收咱们的,价格也能比其他产区高个一两毛钱。”
“第二个优势,是气候独特。”陈明继续说道,“咱们这海拔高、昼夜温差大,蔬菜的糖分积累多,口感比平原地区的好。就拿生菜来说,咱们的生菜脆嫩多汁,北京本地夏天种的生菜发苦,根本比不了。而且咱们这边病虫害少,农药用得少,蔬菜的安全系数高,这也是北京消费者认咱们的原因。”
“第三个优势,是地理位置近。”陈明伸出手,比划了一下,“咱们离北京新发地180公里,走京藏高速,货车3个小时就能到。比河北南部的邯郸、邢台,还有山东的聊城那些产区,快了整整2个小时。蔬菜这东西,新鲜度就是生命线,咱们的菜早上摘,中午就能到北京的菜市场,这是别人比不了的。”
李泽岚点点头,在纸上写下“招牌硬、气候特、距离近”三个短语,又画了个箭头,指向“供京蔬菜”四个字:“既然优势这么明显,那接下来的工作方向就明确了——围绕供京蔬菜,做产业化升级。你觉得,咱们第一步该从哪儿下手?”
“我觉得,得先从‘整合散户’入手。”陈明语气肯定,“把小种植户拉进合作社,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销售。这样一来,咱们就有了议价权,能跟收购商谈价格;二来能保证品质,按统一标准种植;三来能降低成本,种子、农药、化肥统一采购,比散户自己买便宜20%。去年小二台乡搞了个试点合作社,200多户菜农加入,年底每户比散户多赚了3000多块,效果很明显。”
“然后呢?”李泽岚追问。
“然后就是建分拣包装中心。”陈明说,“咱们自己搞分拣、包装,把散装菜变成净菜、精品菜。比如生菜,摘下来后清洗、切根、装盒,贴上‘张北供京菜’的标签,直接供北京的超市和社区便利店。这样一来,咱们的菜能卖上高价,还能跳过中间商,利润能提高一半以上。”
“最后一步,就是打响‘张北供京菜’的品牌。”陈明的眼睛里闪着光,“现在人家只知道是‘河北供京菜’,不知道是‘张北供京菜’。咱们要做品牌宣传,在北京的超市、地铁站打广告,让北京消费者知道,夏天吃的新鲜蔬菜,大多是张北种的。品牌响了,价格自然就上去了。”
“想法很实在,也很接地气。”李泽岚笑了笑,“那目前最大的阻力是什么?资金?技术?还是干部?”
“这三样都缺。”陈明掰着手指说,“资金上,建一个分拣包装中心需要500万,给合作社补贴种子、农药需要300万,咱们财政拿不出这么多钱;技术上,缺农科人员,没人教菜农种高端品种、搞绿色种植,去年想从农科院请个专家来指导,人家要的咨询费咱们都付不起;干部上,有些村干部怕担责,觉得搞合作社风险大,万一亏了,村民要找他们麻烦,所以不敢牵头干,都是‘推着走’,不是‘主动干’。”
李泽岚收起笑容,语气严肃了些:“干部作风是关键。张莉部长正在搞干部作风调研,后续咱们要重点培养一批敢干事、能干事的村干部,把那些‘躺平式干部’调整下来。不能让干部的‘怕担责’,耽误了菜农的‘好日子’。”
他顿了顿,又道:“资金和技术的事,咱们一起想办法。我在阳山的时候,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后来通过申报‘农业产业化示范项目’,争取到了省里的资金支持,还跟农科院建立了合作关系,请专家来免费指导。咱们张北的供京蔬菜,比阳山的农产品有优势,肯定能争取到更多资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