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街道上的梧桐叶被风吹得簌簌作响,卷起满地金黄,落在省委大院的青砖路上,踩上去沙沙有声。李泽岚坐在组织部会客室的沙发上,指尖轻轻摩挲着面前那份盖着“中共河北省委组织部”鲜红公章的红头文件,目光落在那行核心任免信息上——“经省委研究决定,任命李泽岚同志为张北县委委员、常委、书记。”
没有华丽的修饰,没有多余的表述,却字字重如千钧,压在心头,也点燃了胸中的责任感。
周明坐在他斜对面的单人沙发上,手里捧着一杯热茶,脸上带着温和而郑重的笑意:“李书记,这份文件今天上午刚走完最后一道流程,正式下发到市县两级了。马书记特意交代,让您现在过去一趟,他想结合全省‘三年大变样’的整体部署,再跟您深入聊聊张北的具体发展思路,算是给您‘送送思路、鼓鼓劲’。”
李泽岚将文件轻轻合上,指尖在封面上的烫金字样上顿了顿。从阳山的县长到张北的县委书记,这不仅是职务的跨越,更是责任的升级——县长主抓行政执行,而县委书记要统筹全局、定方向、带队伍。他抬眼看向周明,声音平稳却透着坚定:“麻烦周处长了,我们现在就过去吧。”
两人走出会客室,沿着省委大院的林荫道往办公楼走。路边的银杏树叶黄得耀眼,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周明边走边轻声说:“李书记,马书记这几天一直在看张北的材料,还专门让我们整理了近五年的经济数据和群众诉求,看得出来,对张北的发展很上心。您这次去,放开了说就行,马书记就喜欢务实的思路。”
李泽岚点点头,心里越发清晰——张北的担子,不仅是他一个人的,更是省委寄予厚望的“改革试点”。
马书记的办公室在办公楼三楼,推门进去时,他正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看文件,桌上堆着厚厚一摞资料,最上面那本《张北县县域经济发展报告》的封面上,画满了红色的批注,从产业结构到民生短板,每一条都标注得详细。见他们进来,马书记立刻放下手中的钢笔,站起身笑着招手:“泽岚来了,快坐!周明,你也坐。”
办公室的陈设很简朴,墙上挂着一幅苍劲有力的“求真务实”书法作品,墙角的书柜里摆满了基层治理和产业发展相关的书籍,最显眼的位置放着一个玻璃罐,里面装着几颗饱满的玉米和马铃薯——一看就是张北的特产。
“马书记,打扰您工作了。”李泽岚走到沙发边坐下,接过马书记递来的茶杯,温热的茶汤里飘着淡淡的麦香,“这是张北的莜麦茶吧?之前在资料里看到过。”
“哦?你还特意了解过这个?”马书记眼睛一亮,笑着点头,“对,就是张北的莜麦茶,解腻还养胃。我上次去张北调研,农户给我带的,喝着就想起他们的日子,心里总惦记着。”
他话锋一转,语气渐渐沉了下来:“刚看了张北的三季度经济数据,形势不太乐观啊。农民人均纯收入6800块,比全省平均水平低了近两千块;GDP里,农业占比超过40%,但大多是初级农产品,工业和服务业基本是‘短板’。现在省委推进‘三年大变样’,就是想借着这个契机,让张北这样的农业县实现跨越式发展,你肩上的担子不轻啊。”
李泽岚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前倾,没有绕任何弯子,直言道:“马书记,这几天我翻了张北的县志、经济报告,也托人跟之前在张北工作过的同志聊了聊,发现核心问题就两个:一是产业没做透,张北是农业大县,却把‘优势’做成了‘短板’,玉米、马铃薯要么低价卖原料,要么烂在地里,没形成产业链;二是队伍没激活,部分干部思想保守,‘等靠要’的心态重,遇到问题先想‘能不能不做’,不是想‘怎么做好’,敢闯敢试的劲头不足。”
“你说得很准,一针见血。”马书记点点头,从抽屉里拿出一张摊开的张北县地图,铺在茶几上,手指在地图上划了一圈,“张北的条件其实不差:耕地面积180多万亩,坝上草原80多万亩,还有‘张北马铃薯’‘坝上羊肉’两个地理标志产品。可就是没把这些‘宝贝’盘活。现在省委给政策、给资金,推进‘三年大变样’,就是想让你借着这股东风,把张北的改革推下去。你说说,具体打算怎么干?”
李泽岚俯身看着地图,手指顺着张北县的地形缓缓划过——西部是辽阔的坝上草原,东部是平坦的种植区,县城在中部,像一个枢纽连接着东西两端。他沉思片刻,眼神渐渐坚定,条理清晰地阐述道:“马书记,我想以‘三年大变样’为总抓手,围绕‘强产业、优基础、转作风’三个核心,分三步走推进改革,争取用三年时间,让张北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赶上全省平均水平,产业结构实现‘农业稳、工业兴、服务业活’。”
“具体说说这三步。”马书记身体微微前倾,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准备记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