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岚站在阳城镇生态米种植基地的田埂上,裤脚早被泥水溅得斑斑点点,手里攥着张手绘的基地边界图,正跟农户们确认最后一块田的归属。风里飘着泥土的腥气,混着远处溪水的清甜,农户老周递来个刚煮好的玉米,热气腾腾的:“李县长,您尝尝,这是去年的老品种,甜得很!”
李泽岚接过玉米,刚咬下一口,手机就响了——是清远市委组织部的电话,语速急促却清晰,说新任县委书记当天下午到任,让他代表县政府去高速路口迎接。挂了电话,他把没吃完的玉米塞进兜里,对着农户们笑了笑:“边界的事就按咱们刚才定的来,我先回县城,过两天再来看你们。”老周连忙跟上:“李县长,烘干房的事……”“放心,新书记来了,咱们一起想办法!”李泽岚挥挥手,转身往停车的地方走,脚步比来时更急了些。
回到县城,陈默早已在县政府门口等着,手里捧着厚厚的一叠文件,是刚统计好的《阳山县一季度经济数据报表》。两人往办公室走,陈默的声音里满是振奋:“县长,您推动的‘生态经济双轮驱动’总算见了成效!规范后的砂石市场一季度税收达120万,同比增长35%;清水村、坦洲镇的乡村旅游试运营首月,接待游客超8000人次;新注册的农产品合作社已有12家,高山茶、生态米的订单排到了夏收。”他翻到报表最后一页,指着“砂石+环保”转型的专项报告:“清远市的媒体都来采访过两次了,说咱们阳山是‘绿色转型的样板’。”
李泽岚坐在办公桌前,指尖在“生态米种植基地签约面积1200亩”的数字上反复摩挲,眉头却没完全舒展。他拿起笔,在报表空白处画了个问号:“成绩是暂时的,现在基地缺专业种植技术,去年收的谷子因为没烘干房,霉了将近一成;清水村的民宿连热水供应都不稳定,上周接到三次游客投诉;还有砂石产业园,虽然大部分企业愿意转型,但环保设备升级需要钱,几家小厂还在观望。”他抬头看向陈默,语气郑重:“正好新书记来,咱们得把这些问题摆到台面上,不藏着不掖着,一起想办法解决。”
陈默点点头,又递来一份《阳山县干部名册》:“新任书记叫赵东来,之前在清远市发改委分管产业规划,听说特别懂经济,还很接地气,去年在清远市搞的‘企业帮扶计划’,帮十多家中小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题。”李泽岚接过名册,目光停在赵东来的简历上——从基层乡镇办事员做起,在发改委待了八年,主管过农业、工业多个领域,备注栏里还写着“多次获评市级优秀公务员”。他心里稍稍松了口气,能从基层走上来的干部,大抵是懂老百姓难处的。
下午两点,阳光终于穿透云层,洒在阳山高速口的牌坊上。李泽岚站在牌坊下,看着远处驶来的黑色轿车,心里竟有些紧张。车子缓缓停下,车窗降下,先露出的是一只握着方向盘的手,指节分明,手腕上戴着块表盘泛黄的机械表,表带磨得发亮,一看就是戴了多年的旧物。接着,车门打开,一个身影走了下来——五十岁上下,鬓角染着几缕浅灰,却丝毫不显老态,脊背挺得笔直。他穿着件半旧的藏青色夹克,领口有些起球,袖口随意卷起,露出小臂上淡淡的疤痕,像是早年干活留下的。最醒目的是鼻梁上的黑框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却温和,扫过李泽岚时,先落在他沾着泥点的裤脚上,随即嘴角扬起一抹笑意。
“泽岚县长,久仰大名,”赵东来快步上前,伸出手,掌心带着常年握笔和翻文件的薄茧,力道沉稳却不张扬,没有官场常见的虚浮。他另一只手里攥着本《阳山县志》,封皮被翻得卷了边,边角处还沾着些墨迹,显然是反复看过的。“来之前把县志翻了三遍,”他晃了晃手里的书,扉页上露出密密麻麻的批注,红笔圈着“资源禀赋”“民生沿革”几个章节,“阳山的山好水好,就是发展的步子还能再稳些,得把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李泽岚侧身引他上车,递过一份《阳山县二季度经济重点项目清单》:“赵书记,这是我们梳理的急需推进的项目——生态米基地要建烘干厂房,清水村得修污水处理站,还有砂石产业园的环保设备升级,都等着政策和资金支持。”赵东来接过清单,指尖在“砂石产业园”几个字上反复划动,钢笔立刻在页边空白处写下批注:“需核实企业转型痛点,对接市环保补贴政策(下周落实)”,字迹遒劲有力,带着长期伏案工作的规整。他抬头追问,眼镜滑到鼻尖,随手往上推了推,动作自然得像做过千百遍:“现在砂石企业的转型意愿怎么样?有没有抵触情绪?有没有企业反映资金困难?”
“大部分愿意改,”李泽岚叹了口气,“去年咱们查了几家超标排放的砂场,罚了款,也帮他们联系了环保设备厂家,但还是有少数企业想走老路——上周有家砂场偷偷把废水排进河里,被环保部门查了,老板还找过我求情,说升级设备要花几十万,实在拿不出钱。”赵东来点点头,在清单上又添了一行:“周三带队去企业调研,不搞汇报会,直接跟老板、工人聊,摸清真实情况。”他顿了顿,转头看向窗外掠过的农田,语气坚定:“不能只靠罚,得帮他们找出路,转型才能长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