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下午,李泽岚终于完成交接,拿着厚厚的清单和小马、张卫国核对。清单上,从生产流程到水电费缴纳标准,每一项都标注了“责任人”和“注意事项”,附件就有十几页。“厂里靠小马,乡上协调靠卫国哥,你们多沟通,有事随时找我。”李泽岚把清单复印两份递过去,心里的石头渐渐落地。
张卫国重重点头:“你放心,薯条厂是咱乡的命根子,绝不出岔子。”小马捏着清单,眼眶泛红:“李书记,您放心,我一定把每件事做好!”
走出薯条厂,夜色已浓,李泽岚拍着小马的肩:“遇事想想老乡们的期待,就知道该怎么做了。”驱车回家的路上,他看着窗外掠过的灯火,忍不住嘴角上扬——再过几天,就能和苏晴在北京团聚,既能在新岗位上施展抱负,又能结束异地的奔波,这样的结局,比他想象中更圆满。
接下来几天,李泽岚陪着苏晴走遍青石乡。他们去种薯地看绿油油的薯苗,老周叔笑着递来刚摘的草莓;去小山坡远眺村庄,苏晴靠在他肩上叹道:“以后忙起来,怕是没这么多时间回来陪你看风景了。”李泽岚握紧她的手,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在新岗位上做出成绩,不辜负她的等待。
6月18日上午,李泽岚正在院子里帮父亲修剪月季,手机突然响了,屏幕显示“县组织部”。他心里一动,走到角落接听,电话那头是干部科王科长熟悉的声音,语气里带着明显的雀跃,还夹杂着几分打趣:“泽岚同志,可算逮着你了!告诉你个大好事——北京那边的调令下来了!经省委组织部协调,正式调你到农业部农村产业发展司任主任科员,下周赶紧来县组织部办手续!”
“调令……真的下来了?”李泽岚握紧手机,指节微微发白,激动得声音发颤,“王科长,没弄错吧?是农业部农村产业发展司?”
“错不了!调令都通过机要通道发过来了!”王科长在电话里笑出了声,调侃中带着毫不掩饰的羡慕,“泽岚啊,你这手‘操作’绝了!咱们组织部都在说,你这趟北京没白去——婚结了,工作还直接‘跳’到部委,这‘双喜临门’都不够形容!多少人盯着上面的机会,你倒好,悄没声儿就成了,说不羡慕是假的!以后到了北京,可得记得咱们青川的老同事!”
李泽岚笑着应下,挂了电话的瞬间,忍不住原地攥了攥拳。他暗自庆幸,幸好没早早把调走的事说出来——既避免了乡里的流言蜚语,也让此刻的惊喜更显珍贵。更重要的是,他终于能光明正大地告诉苏晴,他们不用再异地了。
“怎么了?站这儿傻笑,是谁打电话呀?”苏晴端着一盘刚切好的西瓜走过来,看到他脸上的神情,好奇地问道。
李泽岚一把拉过她,将手机里的调令信息展示给她看,眼里闪着光:“晴晴,调令下来了!我要调去北京农业部工作,以后咱们就能天天在一起了!”
苏晴手里的盘子“哐当”一声放在石桌上,眼睛瞬间红了,伸手抱住他:“真的?太好了!我还在担心以后又要异地,没想到……”
“以后再也不用异地了。”李泽岚轻轻拍着她的背,心里满是暖意,“等我办好手续,咱们一起回北京,你继续做你喜欢的编辑工作,我在新岗位上好好干,咱们在那边安个家。”
当天下午,李泽岚把小马和张卫国叫到家里。看着两人疑惑的眼神,他深吸一口气,开门见山:“跟你们说个事,北京那边的调令下来了,我下周去县组织部办手续,以后青石乡的事,就拜托你们俩了。”
小马手里的水杯“哐当”一声撞在桌上,他猛地站起来,一脸不敢置信:“李书记,您……您要调去北京?之前一点动静都没有,也太突然了!”
张卫国也愣住了,随即拍了拍大腿,笑着说:“泽岚,你这可是‘悄无声息干大事’啊!能去北京部委工作,是你的本事,也是咱们青石乡的荣耀!你放心,薯条厂和乡上的事,有我和小马在,保准给你守得妥妥的!”
李泽岚看着两人,心里满是感激:“小马,薯条厂就交给你了,记住,不管以后发展多大,都不能忘了帮老乡们增收的初心。卫国哥,麻烦你多帮衬小马,政策上有啥变动,及时跟县里对接。”他没说太多煽情的话,却知道这份信任,早已刻在彼此心里。
夕阳西下,余晖透过窗户洒在屋里,给三人的身影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李泽岚送小马和张卫国出门时,看到苏晴站在院子里,正对着手机和报社同事说着什么,脸上带着明媚的笑容。他知道,新的生活即将开始——在北京,他既能在更广阔的平台上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又能和心爱的人相守,而青石乡这片土地,永远是他最坚实的后盾,是他无论走多远都不会忘记的根。
转身走进屋,李泽岚从抽屉里拿出那张泛黄的入党志愿书复印件——那是2003年他在大学入党时写下的,上面“把论文写在田野上,让老乡们过上好日子”的誓言依旧清晰。他轻轻摩挲着纸面,心里暗暗下定决心:到了北京,一定要把青石乡的经验带到新的工作中,让更多乡村像青石乡一样,靠着产业振兴,让老乡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