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又开始争执,其他委员你看我、我看你,没人再说话。李泽岚看着张卫国寸步不让的样子,心里最后一点“磨合”的念头也淡了——他知道,再争下去也没用,张卫国眼里只有“规矩”,没有“实际”。
他敲了敲桌子,语气沉了下来:“既然意见不一致,那咱们按分工来。以后:第一,产业发展、种薯户帮扶、辛普劳合作,由我牵头,相关资金和人员调配,报党委会备案即可;第二,纯农户的基础民生、低保审核、常规走访,由张乡长牵头,同样报党委会备案;第三,涉及两者交叉的工作,先开党委会表决,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定。这样既能发挥各自的优势,也能避免不必要的争执,保证工作效率。”
这话一出,会议室里静了下来。张卫国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李泽岚这是要把“产业”和“民生”彻底拆开,让他管“没油水”的基础民生,把核心的产业抓在自己手里,说白了,就是要把他“孤立”在产业之外。
“李书记这是要搞‘分治’?”张卫国的声音冷了下来,“按党章规定,乡党委书记要统筹全乡工作,你这么分工,是不是有点‘独断’了?”
“我是为了避免内耗,保证班子团结。”李泽岚直视着他,“要是每次讨论工作都要吵半天,最后什么都定不下来,耽误的是青石乡的发展,咱们谁都担不起这个责任。这个分工方案,我建议举手表决。”
最后,除了张卫国弃权,其他委员都举了手——大家都知道,李泽岚的产业规划能给乡里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也不想再跟着“耗”下去。张卫国看着表决结果,脸色铁青,却没再说话,只是拿起笔记,用力地在上面划着,像是在发泄心里的不满。
散会后,李泽岚留在会议室,看着墙上的规划图,心里没有“赢了”的轻松,反而有点沉甸甸的。他知道,这么做会让张卫国更不服气,以后班子里的氛围可能会更僵,但他没得选——他的规划不能停,青石乡的老乡也等不起。
手机响了,是苏晴打来的。李泽岚接起,声音里带着点疲惫:“方案通过了,以后各管一摊,至少不会再有人掣肘了。”
“你别太累了。”苏晴的声音很轻,“要是张乡长那边有情绪,你别跟他硬刚,慢慢来。”
“我知道。”李泽岚挂了电话,看向窗外——夕阳落在薯条厂的屋顶上,金灿灿的,像极了他心里的规划。他深吸一口气,把心里的顾虑压下去:只要能把规划落实,只要能让老乡们过上好日子,这点“不团结”的压力,他能扛。
只是他没意识到,这种“孤立”的做法,虽然暂时挡住了张卫国的掣肘,却也在班子里埋下了新的隐患——张卫国心里的“不服”,已经从“较劲”变成了“抵触”,以后再遇到需要配合的工作,只会更难推进。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