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王大爷眼里的心疼变成了惊讶。
“真的。”李泽岚笑着点头,“咱们青石乡的脱毒种薯招牌,不能砸在这上面。您种了一辈子土豆,肯定知道,只有好种薯,才能有好收成。”
王大爷点点头,不再叹气,拿起锄头跟着一起挖。老乡们见干部们都在帮忙,还承诺补偿和补种,也都动了起来。手电筒的光在田埂上晃动,锄头挖地的“咚咚”声、麻袋摩擦的“沙沙”声,混着老乡们的说话声,在夜里格外热闹——没有抱怨,没有指责,只有一群人为了守护共同的希望,一起努力的踏实。
凌晨三点,300亩有问题的种薯终于全部挖完,集中堆放在乡农技站的空地上。李泽岚和赵书记碰头时,两人脸上都沾着泥土,眼里满是疲惫,却没一句怨言。“泽岚,你看那边。”赵书记往农技站的方向指了指,“老乡们都没走,等着看咱们销毁种薯呢。”
李泽岚望过去,只见农技站门口站着一群老乡,手里还拿着锄头,显然是怕有人偷偷把种薯运走。他心里一暖,走过去对老乡们说:“大伙放心,明天一早,我们就把这些种薯拉去焚烧场销毁,绝不让一颗有问题的种薯留在青石乡。”
第二天早上八点,省农科院的送薯车准时到了。三辆大卡车停在乡党委大院外,车厢里装满了袋装的脱毒原原种,表皮光滑,芽眼饱满,一看就是优质种薯。李泽岚和赵书记带着乡干部,跟老乡们一起卸种薯,王大爷捧着颗种薯,笑得合不拢嘴:“这薯种比去年的还好,今年肯定能多收两千斤!”
卸完种薯,李泽岚又带着农技站的人,去各村指导补种。他蹲在田里,手把手教老乡们如何选种、如何消毒、如何控制种植密度,还特意强调:“种下去后,每隔三天来看看,要是发现叶子发黄、卷叶,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农技站的人,不能拖。”
老乡们认真地点头,手里的锄头抡得更有劲了。看着重新种上的种薯田,李泽岚心里踏实了不少。他想起昨天晚上,赵书记跟他说“老乡们的信任,比什么都重要”,现在他终于明白,这份信任不是凭空来的,是靠一次次解决问题、一次次兑现承诺,慢慢攒起来的。
下午,李泽岚把老周和农技站的人叫到办公室,开了个紧急会议。“这次的事,给咱们敲了个警钟。”他把检测报告放在桌上,“以后不管进度多紧,组培苗的消毒、原原种的复检,一个步骤都不能少。我决定,在种薯组培室旁边建个专门的检测室,引进更先进的病毒检测设备,再请省农科院的专家定期来指导,确保以后再也不会出现类似的问题。”
“我同意。”赵书记接过话头,“检测室的资金,我再去跟县农委申请,要是申请不下来,咱们就从乡财政里挤。另外,我建议给每个村配一名‘种薯监督员’,由村里的老党员担任,负责监督种薯的种植和日常管理,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咱们要把风险控制在最前面,不能再等出了问题才补救。”
会议结束后,李泽岚掏出手机,给苏晴发了条短信:“之前担心的种薯问题解决了,省农科院送来了合格的原原种,老乡们已经补种完了。这次的事让我明白,做农业不能急,得一步一个脚印,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好,才能对得起老乡们的信任。”
没过多久,苏晴就回了短信,还附带了一张照片:“恭喜你们!我今天采访了省农科院的马铃薯专家,跟他说了你们的情况,他说明天就去青石乡,帮你们完善检测流程。照片是我拍的种薯组培室,跟你们的很像,希望你们的种薯产业越来越规范,招牌越来越亮。”
李泽岚看着照片里的组培室,心里满是感激。他知道,守护青石乡的脱毒种薯招牌,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是他和赵书记,和所有乡干部,和每一位老乡,一起努力的事。就像这春天的种薯田,只要大家一起浇水、施肥、除草,就一定能在秋天收获满田的金黄,收获老乡们脸上最踏实的笑容。
夕阳西下时,李泽岚又去了李家坳的种薯田。老乡们已经补种完了,田埂上插着小旗子,上面写着“种薯监督员:王大爷”。王大爷正蹲在田边,手里拿着个小本子,认真地记录着什么。看见李泽岚过来,他笑着说:“李乡长,您放心,我每天都会来看看,保证咱们的薯种长得好好的!”
李泽岚点点头,望着远处的种薯田,夕阳把绿油油的薯苗照得格外鲜亮。他知道,这次的危机虽然解决了,但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挑战。可只要他和赵书记继续并肩作战,只要老乡们继续信任他们,青石乡的脱毒种薯招牌,就一定能越擦越亮,老乡们的日子,也一定会越来越红火。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