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的农村工作座谈会设在市政府三楼会议室,长条桌铺着深绿色桌布,青花瓷茶杯在桌面上摆成笔直的横线,杯沿的金边在日光灯下泛着柔和的光。李泽岚提前半小时到会场,帮着林薇调试录音笔,马文涛正站在主席位旁,对着名单核对出席人员姓名牌,银质链扣在袖口闪着细碎的光。
“小岚,把这份材料分下去。”马文涛递过来一摞打印好的《全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表》,嘴角噙着标准的微笑,“等会儿记纪要机灵点,重点记张副市长的指示,别光顾着写各县区那些鸡毛蒜皮的细节。”
李泽岚刚把材料分完,会议室的门就被推开了。张副市长走在最前面,他约莫五十岁,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两鬓虽有些花白,却打理得整整齐齐。身上的深灰色西装熨帖得没有一丝褶皱,左手无名指戴着枚素圈银戒,据说是下乡插队时老乡给的,戴了三十年没摘过。他的眼睛不算大,却透着股洞察世事的锐利,看人时总习惯微微颔首,既带着官威,又不让人觉得疏远。
“张市长。”周明远迎上去,指尖的月牙疤在握手时轻轻蹭过对方的掌心,“各县区的人都到齐了。”
张副市长点点头,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李泽岚身上,带着几分审视:“这位是?”
“市办新来的同志,李泽岚,从青石乡考来的。”周明远侧身介绍,“今天让他跟着学学记纪要。”
“基层来的好啊。”张副市长拍了拍李泽岚的肩膀,掌心的温度透过衬衫传过来,“知道农民最需要啥,比我们这些坐办公室的清楚。”他走到主席位坐下,刚翻开面前的材料,就指着红果村冷库项目那栏:“这个项目我有印象,上次看简报说把保鲜和加工结合起来了,值得好好研究。”
会议九点准时开始,张副市长先通报全市农村工作情况。他说话时语速不快,每句话都像用秤称过般扎实,提到问题时会轻轻敲敲桌面,银戒碰在木头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去年全市农村人均收入增长7.5%,但山区县比平原县低了近3个百分点,差距在哪?就在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上。”
云溪县农业局局长率先发言,他站起来时椅子腿蹭过地面,发出刺耳的声响:“张市长,我们县那三万多亩梯田,灌溉渠还是十年前修的,去年汛期冲垮了三成,再不修,今年玉米就得减产!”他的声音带着焦虑,额头上的汗珠顺着鬓角往下淌。
“路的问题更要命!”青川县代表紧跟着站起来,他穿着件洗得发白的夹克,袖口磨出了毛边,“我们县的核桃品质好,可山里的路坑坑洼洼,批发商嫌运费贵,收购价压得比白菜还低,农民都不想种了!”
会议室里的空气渐渐紧绷,有人开始抱怨政策落实慢,有人说资金分配不合理。马文涛在旁边飞快地记录,笔尖在纸上划出急促的声响,却总在张副市长开口时放慢速度,连标点都标得格外工整,仿佛每个字都要经过反复推敲。
周明远一直没说话,左手食指轻轻敲击着桌布,月牙疤在灯光下忽明忽暗。直到讨论快结束时,他才清了清嗓子:“各位说的问题,本质上是‘最后一公里’的落地难题。”他拿起桌上的《进展表》,指着红果村那栏,“青石乡的冷库能成,有个细节——他们不仅报了建设方案,还附了份《三年收益预测》,把冷库能给农民带来的增收算得清清楚楚,这样的项目,资金自然愿意倾斜。”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我建议,从下个月开始,所有农村项目申报必须附带‘群众受益清单’,写清楚能让多少农户增收、解决多少就业,用数据说话。至于资金,是不是可以搞‘以奖代补’?哪个项目推进快、效果好,就多补点,逼着大家把事落到实处。”
张副市长在笔记本上写了半天,银戒在纸页上划出细微的沙沙声。他突然抬起头,眼睛里闪着亮光:“明远这个建议好!说到点子上了!”他把笔往桌上一放,银戒磕在桌面上发出脆响,“下周让市办牵头,联合农业、财政部门,把‘群众受益清单’的模板做出来,下放到各县区。”他看向李泽岚,“小同志是从基层来的,对这个清单应该有体会,可以多提提意见。”
李泽岚没想到会被点名,脸颊有些发烫:“我觉得可以加上‘群众参与度’这栏。”他想起红果村修路时,果农们主动出工,进度比预期快了半个月,“群众自己上心的项目,往往推进得更顺。”
张副市长笑着点头,眼角的皱纹挤成几道沟壑,倒比平时多了几分亲和:“这个补充好,就加进去。基层同志的实践经验,比我们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想的管用。”
散会时已经十二点多,阳光透过窗户照在桌布上,把茶杯的影子拉得很长。马文涛拿着记录本匆匆往外走:“我得赶紧回科里整理,张副市长下午就要看初稿。”他瞥了眼李泽岚手里的本子,“小岚,你的纪要写完给我看看,别漏了重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