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朝,别苑。
守护者会议的气氛,因北疆耶律宗真的出现而略显凝重后,张诚适时地抛出了一个新的话题。
“君上,诸位。”
张诚清了清嗓子,将一份整理好的文书摊开在桌案上。
“伪宋那边,铁鸦军的‘幽影’依旧活跃,对文官体系和技术领域的监控严密。”
“我们先前播撒的技术种子,虽在基层缓慢生长,但短期内难以形成大势。”
“而且,伪宋朝堂因‘天书’之事,风气渐浮,非我等引导之良机。”
他话锋一转,目光扫过众人。
“然,伪宋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其经济命脉,如同人体之血脉,遍布全身。”
“铁鸦军能监控官员言行,能限制技术扩散,难道还能细致入微地掌控每一缕铜钱、每一匹绢帛的流动吗?”
王茹若有所思:
“张相的意思是……转向经济层面?”
“正是。”
张诚点头,手指在文书上点了点。
“伪宋承平日久,商贸本就繁盛。”
“其江南之地,更是鱼米之乡,丝茶瓷盐,物产丰饶,亦是其财赋重地。”
“我们或可从此处着手,进行一些……微小的试探。”
石墩皱眉:
“经济之道,虚虚实实,如何着手?难道派商队去与他们争利?”
钱贵却眼睛微亮:
“非是直接争利。”
“张相所言,应是渗透与影响。”
“通过商业行为,微小地扰动其市场,理解其运行规则,寻找其薄弱之处。”
赵老蔫挠头:
“这弯弯绕绕的,听着比打铁还费脑子。”
陈稳一直静静听着,此刻开口道:
“张诚,细说你的想法。”
“是,君上。”
张诚整理了一下思路。
“臣建议,可令‘南风记’利用其在伪宋江南地区初步建立的商业网络和积累的资金,选择一两样关键商品,进行小规模的、分散的收购与储运。”
“比如,生丝,比如,瓷器。”
“动作务必微小,分散在不同州县,不同时间进行,每次收购量控制在当地市场正常波动的范围内,绝不引人注目。”
“目的不在于囤积居奇,而在于……”
他顿了顿。
“在于像水滴渗入沙地一样,理解其供应链的走向,感知其价格的敏感度,甚至……在无人察觉的情况下,微小地影响局部地区的供需和物价。”
“此为经济渗透之初步试验,旨在投石问路,积累经验。”
陈稳沉吟片刻。
“此法可行。”
“规模必须严格控制,宁可无效,不可暴露。”
“我们需要的是了解,而非立即破坏。”
“就让‘南风记’,去做这探路的石子吧。”
“臣遵命!”
张诚肃然应下。
伪宋,苏州,吴江县。
运河穿城而过,带来南北的货物与客流,也滋养着此地的繁华。
“南风记”苏州分号的掌柜周安,是个面相富态、笑容可掬的中年人。
他表面上经营着南北杂货,生意不大不小,为人八面玲珑,是县里商贾圈中一个不起眼的存在。
这日,他收到了一份来自总号,经由秘密渠道传递的指令。
指令要求他,在接下来三个月内,于苏州、秀州、湖州等地,分批、小量、暗中收购上等生丝和特定窑口的青白瓷。
收购价略高于市价半成到一成,但每次收购量,不得超过当地该月正常流通量的一成。
指令末尾特别强调:动作需自然,如春雨润物,不可激起任何波澜。
周安仔细阅罢,将指令在烛火上点燃,看着它化为灰烬。
他眯起眼睛,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脑中飞快盘算起来。
“生丝……瓷器……”
他低声自语。
“都是紧俏货,但江南产量也大,小量收购,倒是不难。”
“略高于市价,更能吸引小户卖家,不会引起那些大丝行、大瓷商的注意。”
“总号这是……意欲何为?”
他虽不解深层意图,但作为埋藏多年的暗桩,他深知服从的重要性。
很快,周安便行动了起来。
他并未大张旗鼓,而是通过手下几个信得过的伙计,扮作来自不同地方的寻常客商,分别前往吴江、乌程、归安等几个丝、瓷产地。
在集市上,在牙行里,在与相熟的小作坊主闲聊时,他们看似随意地提出收购意向。
“家中女眷欲织几匹好绸,需些上等湖丝,价钱好商量。”
“北边老主顾喜好此窑口瓷器,若有精品,愿溢价收购些许。”
交易分散,数量零碎,夹杂在每日庞大的商品流通中,如同溪流汇入江河,没有激起半点异常的水花。
偶尔,因为这几股微小需求的注入,某个小镇的丝价在某一两日内,会比邻镇略微坚挺几分;
某个窑口的瓷器,会因为被人溢价收走少量精品,而让窑主暗自欣喜,却也不会多想。
“南风记”设在各地的分号,则默默地将这些零散收购来的货物,悄然集中到几处位置偏僻、不引人注目的货栈储存起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开局砍树,我砍出个五代盛世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开局砍树,我砍出个五代盛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