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北冶村的炉火昼夜不熄,当第一场春雨悄然滋润齐鲁大地时,刘体纯意识到,春耕的时节已经到了。
钢铁是强军的筋骨,但粮食才是维系一切的命脉。
他不敢耽搁,立刻动身返回青州,召见了主管农事的彭飞。
彭飞是个实干家,皮肤黝黑,手指粗大,一身粗布衣裳还带着泥土的气息。
他正向刘体纯汇报着冬小麦的长势,手中一个小本本都不用看,直接滔滔不绝地讲:“……将军,去岁冬雪尚可,今春雨水平均,只要后续不遇大旱,夏收应当无虞。”
刘体纯点点头,走到悬挂的舆图前,看着山东乃至更广阔的北方区域说:“彭主事,粮食之事,关乎存亡,不可有丝毫懈怠。冬小麦要管好,但更要未雨绸缪。北方旱魃为虐乃是常事,你需加大力气,推广种植耐旱的谷子、高粱。”
他顿了顿,语气加重又道:“尤其是前年我们从南洋商人手中重金购得、在沧州试种成功的那几种新作物——玉米、土豆、红薯。此三物不择地力,耐旱抗灾,产量远超粟麦,实乃活命之宝。今春必须扩大种植,选派得力人手,将种子和种植法分发各州县,务必让百姓尽快掌握。”
彭飞眼中闪着光,他亲眼见过那些新奇作物的收获,对刘体纯的先见之明佩服得五体投地,连忙点头道:“将军放心!下官已遴选老成农官数十人,分赴各地督导。种子也已按比例分发下去,定不让将军失望!”
安排好农事,刘体纯心中稍安。而与此同时,一车车从小北冶村冶炼厂产出的优质铁锭,也开始源源不断地运往沧州、青州的各大工坊。
这些铁锭质地均匀,杂质极少,无论是韧性还是硬度,都远非以往土法冶炼的铁料可比。
工坊的工匠们如获至宝,敲击着银灰色的铁锭,听着那清脆远扬的声音,个个喜笑颜开。
“好铁!真是好铁啊!”
“听说这都是刘将军亲自指点,用新法炼出来的?”
“那还有假?小北冶村的人都传遍了!将军不仅懂兵法,会造神兵利器,连这冶铁之术也如此精通,真乃神人也!”
……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开。结合刘体纯自崛起以来展现的种种不可思议之处——威力巨大的火器、精巧绝伦的工坊制品、如今这闻所未闻的炼铁术……一个传说在军民之中愈演愈烈:刘将军定是天上星宿下凡,特来扶保华夏,拯救苍生。
人们再看向刘体纯时,目光中除了以往的敬畏,更多了几分近乎迷信的崇拜与狂热。
这种无形的威望,正在转化为强大的凝聚力。
然而,刘体纯并未沉浸在这种氛围中。他清醒地知道,潜在的威胁来自四面八方。
这一日,他等待已久的关于东南沿海的详细情报,终于由谍报司统领陈有银亲自送来了。
书房内,门窗紧闭。陈有银将一份厚厚的卷宗呈上,轻声说:“将军,郑芝龙集团之底细,已初步查明。”
刘体纯展开卷宗,仔细阅读。情报显示,郑芝龙集团总兵力约十五万,对外号称二十万。
其核心力量乃是规模庞大的水师,人数高达十万之众!这支水师成分复杂,除了汉人,还大量招募了倭人、朝鲜人、安南人甚至吕宋人,堪称一支多国部队。
其拥有大小战船三千余艘,但其中多以灵活快速的小型船只为主,大型战舰数量相对有限。
“其作战方式,仍以传统的跳帮接舷战和火攻为主。讲究个人勇武与接敌近战。虽也装备火器,如仿制的佛郎机炮和各式火铳,但整体而言,其火器水平并不先进,远不及我军。
其优势在于船多、人多、熟悉海情,且控制着主要航道和贸易据点。”
陈有银补充道。
刘体纯一直平静的听着,目光凝视着卷宗上勾勒出的郑氏水师大致势力范围图。
这是一头盘踞在东南沿海的庞大海兽,其根基之深、影响之广,远超他之前的预估。
郑芝龙用海盗兼商人的模式,编织了一张巨大的利益网络,想要打破它,绝非易事。
“继续探查,”刘体纯沉声道。
“重点是郑氏内部各派系关系,主要将领的性格弱点,以及其核心船队的驻扎地和活动规律。还有,设法摸清他们与荷兰人、葡萄牙人等西洋势力的具体关系,是合作居多,还是摩擦居多。”
“属下明白!”陈有银轻声答道。
“另外,郑家部下人员庞杂,那些个倭人、南洋人未必有什么忠心,无非是混口饭吃,可以在他们身上做做文章!”刘体纯接着说。
“属下也是这么想的,其人重利忘义,我军可以施于小恩小惠,……”陈有银回道。。
想了想,刘体纯又说:“特别注意那个叫施琅的水师将领,多花些时间,找人和他接触一下!”
陈有银眼中精光一闪,问道:“主公的意思是……?”
“上次解扬州之围,此人曾与我们并扇作战。人有正气,也有才气。…”刘体纯话语说了一半停下了。
“主公放心!属下明白怎么做了!”
陈有银点点头,领命而去。
刘体纯独自站在海图前,心中思绪翻腾。
陆地上的清军是眼前的猛虎,海上的郑家是潜在的蛟龙。
炼钢是为了打造更锋利的爪牙,推广新作物是为了积蓄更深厚的力量。
而想要真正腾飞,虎须要捋,龙潭,也终须去闯一闯。
只是,时机和方法,必须慎之又慎。他现在的每一分力量,都来之不易。
说到底,本钱太小,输了就没有了翻身的机会。
喜欢京城,我挡住了吴三桂和清军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京城,我挡住了吴三桂和清军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