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柴门暖炊亲情汇,杏林玄机世外深
大年初二,按照乡俗是回娘家的日子。
汪细卫一家四口,加上同路的潘高洁母子三人,一行人浩浩荡荡却又充满温情地走向潘家。
一进潘家院子,就感觉气氛又比往年松快了许多。
老潘头穿着潘高园年前送来的新棉袄,半靠在床头,虽然依旧无法起身,但脸上竟有了些红润的光泽,眼神也清亮了不少,不再是过去那副枯槁绝望的模样。
人一旦有了盼头,精气神提上来了,整个状态就截然不同。
“爹,妈,我们来给您二老拜年了!”潘高园笑着打招呼,把怀里的小秋葵凑到父亲眼前,“爹,看看您外孙女,又胖乎了些没?”
老潘头努力伸出手,轻轻碰了碰外孙女的小脸,嘴角扯出一个很真实的笑容:“好……好……胖了好……”
他的声音有些含糊,但能听出里面的高兴。
潘大娘和小弟潘高旺忙着招呼大家进屋,脸上也带着笑。
年前因为忙没来得及在这边吃饭,拜年这顿要是再不吃,就显得生分了。潘高园和汪细卫特意来得早,就是赶着来吃早饭的。
小小的堂屋里,三家人,潘家大娘和高旺、汪细卫一家、潘高洁一家挤挤挨挨地围坐在一张老旧的八仙桌旁,刚好坐满。
桌上摆着丰盛的早饭,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充满了团聚的热闹和温馨。
汪细卫细心地将老丈人扶坐起来,在他后背垫好被子,然后把盛着饭的碗和菜递到他手里,看着他慢慢地自己吃,在旁边陪着说着话。
这个简单的动作,却让老潘头眼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和感动。
吃过早饭,汪细卫便提出要去给沈老爷子拜年。
拜年和送年礼不同,送年礼是表达感谢,范围可以广些;但登门拜年,则意味着关系亲近,非同一般。
潘高洁一家自知与老爷子交情没到那份上,便识趣地没有同去,留在娘家帮忙收拾。
果然,一到沈老爷子那清雅却不算宽敞的小院,就发现里面比平日热闹许多。
院子里、堂屋里,或坐或站,有不少客人。
其中好些人衣着体面,气质不凡,一看就是从城里来的,正三五成群地低声谈笑,品着茶。
汪细卫和潘高园抱着孩子一进门,原本自然随意的脚步不由得拘谨了几分。
院子里陌生的目光投来,让他们这些习惯了乡野自由的人有些不知所措。
沈老爷子正被几位老友围在中间说话,一眼瞥见他们,立刻朗声笑道:“哎哟!细卫,高园,你们可算来了!我还以为你们把我老头子忘了呢!”
他声音洪亮,顿时吸引了不少目光。
他推开旁人,走过来很自然地从潘高园怀里接过小秋葵,熟练地逗弄着,然后又抱起了大狗子,很是亲热。
然后看着略显局促的夫妻俩,打趣道:“咋了?以前来我这儿不都跟回自己家一样,卷起袖子就干活吗?今儿个怎么变客套了?杵在那儿当门神啊?”
汪细卫一时不知该怎么接话,潘高园抿嘴笑了笑,机灵地回道:“老爷子,您看您今天这儿这么多贵客,我们哪敢像以前那样没大没小?怕说话做事不得体,给您丢了面子呢!”
“哈哈哈!”沈老爷子被逗得开怀大笑,抱着孩子转身对那群老友炫耀。
“各位老伙计,都瞧瞧!这就是我跟你们提起的细卫和高园小两口!实诚、能干!特别是高园,烧得一手好菜,那味道,绝了!你们今天谁都不准走,中午都留下来,尝尝她的手艺!”
这群老人平日里没少听沈老爷子吹嘘潘高园的厨艺,但真正尝过的却没几个。一听这话,都来了兴致,纷纷起哄:
“老沈,这话可是你说的!要是没你说的那么好吃,我们可不依!”
“就是!今天要是味道不行,我们可就赖在你家不走了!”
“小姑娘,露一手给我们瞧瞧,看看老沈是不是在吹牛!”
潘高园被说得有些不好意思,但也不怯场,笑着应道:“各位老先生可别听老爷子替我吹牛!我就是会做些家常菜,没那么玄乎。大家不嫌弃就好,那我这就去厨房准备。要是做得不合口味,各位前辈可千万嘴下留情啊!”
说着,她挽起袖子就朝厨房走去。
院里几个看着就伶俐的年轻媳妇或者应该是谁家的晚辈,也笑着跟过去帮忙打下手。
看着满院子差不多二十来号人,潘高园心里迅速盘算起来,得准备三桌菜:两桌适合牙口不好、口味清淡的老人,得一桌年轻人吃的硬菜。
这边,汪细卫被沈老爷子拉着,介绍给他的朋友们。
这群老人里,有鹤发童颜的老中医同行,有穿着道袍气质出尘的道长,还有几位手指带着墨迹、一看就是舞文弄墨的文化人。
沈老爷子聊得高兴,对着一位气质儒雅、手指修长的老友说:“老马!还有你们几个会写会画的!看见我这小友没?他家新起了房子,正空荡荡的呢!今天你们谁也别想白吃,都得给我拿出看家本事来,一人给我小友画幅画,写幅字!必须得好!差了可不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山里那点破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山里那点破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