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疗养院出来的时候,天色已经完全黑了。
海风吹在脸上,带着一丝凉意。
但何维的心,却像一团火在燃烧。
与黄老的这次密谈,其意义,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
他原本只是想为自己的燃气轮机项目,找到一个最强大的“用户”和“靠山”。
但他没想到,黄老和刘副司令,不仅对他的混合动力系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更是对他提出的“磷酸铁锂”电池技术,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会议的最后,黄老做出了一个让何维都感到震惊的决定。
他当场拍板,将海军一个原本计划用于研究下一代AIP(不依赖空气推进系统)潜艇的,代号为“深海幽灵”的绝密项目,直接与何维的混合动力和锂电池项目,进行了合并。
并且,他以国家最高科技顾问的身份,向何维,下达了一项特殊的任命。
何维,将以“特聘总设计师”的身份,深度参与到“深海幽灵”项目中。
他将拥有与黄老本人同级别的,关于动力和储能系统的技术最终决定权。
这个任命,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何维,这个年仅十八岁的年轻人,将一只脚,踏入了中国国防科技最核心,最机密的领域。
意味着他将有机会,接触到这个国家最顶尖的人才,最先进的设备,以及最不计成本的,巨额的研发经费。
更意味着,他的“锂电池”技术,将不再是一个停留在实验室里的构想。
它将直接拥有一个最强大,也最急迫的应用场景。
国家,将倾尽全力,支持他,把这个关乎未来的“能源心脏”,从图纸,变为现实。
坐在回去的吉普车上,林秋宜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夜景,心中的震撼,久久无法平息。
她今天,再一次见证了历史。
她看着身边那个闭目养神,似乎一切都风轻云淡的年轻人,心中涌起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
“何总工,”她轻声开口,“您好像一点都不激动?”
何维缓缓睁开眼,他的眼神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深邃。
“为什么要激动?”他淡淡地反问,“这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林秋宜愣住了。
何维看着她,笑了笑,解释道:“当你的技术,是独一无二的。当你的方案,是唯一正确的。当你的存在,是不可替代的。那么,你所要求的一切,都将不再是请求,而是一种必然。”
“我们今天,不是去求他们接受我们的技术。而是去告诉他们,他们别无选择。”
这番话,充满了霸气,却又无比现实。
林秋宜感觉自己的心脏,漏跳了一拍。
她被何维身上那种源于绝对实力的,强大的自信,深深地吸引着。
回到集团总部,何维立刻召开了最高级别的核心会议。
当陆国兴和赵东升,从何维口中得知,集团即将承接一项关乎国家战略安全的,绝密的军工项目,并且将获得国家和海军层面,史无前例的资源倾斜时。
这两位见惯了风浪的老人,也激动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他们知道,红旗工业集团这条刚刚起航的巨轮,即将装上最强劲的核动力引擎,驶向一片无人能够想象的,波澜壮阔的星辰大海。
但是,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小何,”陆国兴看着那份庞大的项目规划,眉头紧锁,“锂电池这个项目,要成立一个全新的化学材料实验室;混合动力系统,需要一个独立的电力电子实验室;再加上我们现有的燃气轮机和发动机项目”
“我们现在严重缺人!”
“尤其是,缺那种能独当一面的,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项目带头人。光靠我们现在这几个老家伙和刚毕业的大学生,根本撑不起这么大的摊子。”
这是一个最现实的困境。
技术可以靠何维一个人“开挂”,但具体的实验、管理、协调工作,需要无数个优秀的人才,去具体执行。
何维点了点头,这个问题,他早就想到了。
他看向林秋宜,笑了笑。
“林主任,我们的‘人事档案库’里,有没有什么被埋没的宝贝,可以挖一挖?”
林秋宜立刻会意。
她打开一个厚厚的文件夹,那是她这几个月来,在何维的授意下,悄悄建立起来的一个“特殊人才档案”。
里面记录的,不是那些功成名就的专家学者。
而是全国各地,那些因为各种原因,怀才不遇、被边缘化,甚至是被打压的“民间高手”和“体制内刺头”。
“找到了。”林秋宜的手指,停留在一个名字上。
她念道:“许林如。原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我国最早从事半导体和锂离子电化学研究的专家之一。因为在一次学术会议上,公开质疑了当时主流的‘镍氢电池’技术路线,认为其没有前途,与所里领导发生激烈冲突,被打入冷宫,现在被下放到所里的资料室,负责管理旧期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1982工业黑科技制霸全球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生1982工业黑科技制霸全球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