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第三日清晨,连日来赶路、囤粮的慌促,总算被安稳的睡眠压下去些。
前两日从山下接来的秀兰娘家、小姑一家,此刻都松快了些:表弟小石头追着后院的老母鸡跑,小石子踩得“咯吱”响。
阿奶天不亮就摸进了灶房。大铁锅架在柴火上,腊肉炖萝卜在锅里“咕嘟”冒泡,油花浮在汤面,连灶台上的陶罐都浸了油香;
蒸笼里码得满当当,玉米饼的焦香混着红薯的甜香钻出来,顺着灶门的缝隙飘了满院。
“都来趁热吃!”她掀开蒸笼盖,手在围裙上擦了擦,“这两天大家都累得脚不沾地,多吃点,补补力气。”
众人刚拿起筷子,永祥就捧着粗瓷碗抬头,天真的地问道:“阿爷阿奶,昨天村长爷爷说,要把后山的小路用石头封起来,是不是把路封起来了,那些流民和坏人,就进不来咱们这儿了?”
这话像滴冷水落进滚油里,满桌的喧闹“唰”地就凝住了。握着筷子的手顿在半空,阿爷夹菜的动作僵了,眉头慢慢拧成个疙瘩。
谁都没敢把“封路未必能挡住人”的话挑明,可此刻被孩子戳破,藏在心里的担忧全露了出来:
石头堆得再高,也挡不住真要闯进来的壮汉;万一流民绕着山路找过来,山里连个放哨的人都没有,到时候连躲的功夫都没有。
饭桌上静得落针可闻。秀兰她爹放下碗,不疾不徐的说道:“永祥这话问得在理,可咱们不能瞎猜。依我看,明日让孟元和永平、永安跑一趟镇上。”
“孟元对镇上熟,永平永安你们年轻,腿脚快,去看看镇上到底乱成什么样,流民多不多,再打听下边关的消息,摸清了具体情况,咱们才能定主意,总比在这儿瞎琢磨强。”
这话正好戳中了所有人的心思。阿爷放下筷子,沉声道:“秀兰她爹说得在理,就这么办吧。你们三个明天早去早回,路上多留意,看见流民就躲远些,别凑上前去。”
第二日天刚蒙蒙亮,王孟元就带着永平、永安出了门。三人没敢走大路,顺着山边的羊肠小道往镇上绕,路面满是碎石,茅草长得比膝盖还高,走起来得时时提防脚下的坑。
还没走到镇上,就看见山脚下的荒地里零零散散有十几个流民:
有的蹲在坡上挖野菜;有的趴在树下翻找菌子,破衣烂衫挂在身上,风一吹就露出发青的胳膊;
每个人的脸都是蜡黄的,连说话都有气无力,像被抽走了精气神。
永平赶紧拉着永安往松树后躲;王孟元则猫着腰,悄悄往坡下凑了凑,耳朵竖得老高。
就听见一个流民捧着刚挖的野菜,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声音发颤:“唉,边关破了!那些蛮子真不是人,心狠手辣得很,杀人跟砍菜切瓜一样。”
“我刚从邻城逃出来,城里的房子烧得只剩断墙,路上的尸体都没人埋,死的人没有上万万也有几千,连怀里的娃娃都没放过!”
另一个流民靠在树干上,喉咙里发出浑浊的叹息:“咱们往南逃,可一路上全是人,粮铺早被抢空了,连树皮都被扒得光秃秃的。再找不到吃的,怕是撑不过这几天……”
三人听得心头发紧,后背的冷汗把粗布衣裳都浸湿了,哪还敢往镇上走?王孟元朝两人使了个眼色,转身就往回跑。
碎石子硌得脚底生疼,树枝刮破了袖口也顾不上,脚步快得几乎要踩空。一路没敢歇,直到看见姜家院子里飘起的炊烟,才敢放慢脚步,可一想到流民说的“杀人如麻”,胸口还是堵得发慌,连喘气都带着颤。
“边关破了!邻城都遭了殃!”一进院子,王孟元就扶着门框喘气,声音哑得像被砂纸磨过,“流民都往南逃,镇上怕是早乱了,再晚,可能咱们在这山里也不是很安全!”
阿爷一听,脸色“唰”地就变了,他赶紧喊人,把屋里屋外的人都召集到堂屋,八仙桌旁挤满了人,连门口也站着几个小孩,谁都没说话,只等着阿爷拿主意。
“不能再等了。”阿爷拍着桌子,声音比平日沉了几分,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青龙山往深处走一日,有个山谷,地势偏,只有一条窄路能进,咱们今晚就收拾东西明天就往山谷赶去!”
“可粮食和东西太多了。”阿爹皱着眉,手指抠着桌沿,“家里存了一万斤粮食,还有那些布匹、衣物,堆得跟小山似的,咋运过去?”
王孟元立刻接话,语气里带着几分急:“家里有两头牛、一头驴,一头牛一次能驼四、五百斤,驴能驼一百多斤,两头牛一头驴加起来,一次能拉一千斤左右;”
“咱们十几个人,壮实的背个百八十斤,女人们背个五六十斤,一次也能背一千斤,分着趟运,总能运完!”
没人有异议。当下就忙开了:女人们坐在炕沿上,把细布和棉衣叠得整整齐齐,塞进粗布包里,孩子的小玩具都仔细裹好;
男人们扛着粮袋往院中央搬,用麻绳把粮食一袋袋装好,袋口系得紧紧的,生怕漏了一粒;
孩子们也没闲着,有的帮着递绳子,有的蹲在地上捡掉落的碎布,连最小的石头,都提着个小竹筐想来帮忙。
当第二天一大早,运粮队就出发了。两头牛背上挎着背篓,用麻绳捆得牢牢的,背篓里全是粮食;
驴背上驮着布匹,蓝的、灰的布包搭在背上,随着脚步轻轻晃;男人们背着粮袋走在前面;
女人们则背着衣物,,手里还提着装着蜡烛和火柴的小筐,山路很窄,只能容一人走着,路边的茅草刮着裤腿,“沙沙”地响。
就这么一趟又一趟地跑,白天顶着大太阳赶一天路,第二天天不亮又往回赶。
饿了就掏出怀里的玉米饼啃两口,就着山泉水咽下去。足足跑了十天,才把一万斤粮食全运到山谷里。剩下的布匹和衣物,又接着运了两次。
喜欢穿越古代的捡山货日常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穿越古代的捡山货日常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