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粮食……”李铁崖目光扫过众人,“开源节流,内部挖潜,共度时艰!”
“节流方面:”他下令,“郑先生,重新核定兵士及役夫口粮标准,在保证基本战力前提下,尽可能节约。赈济粥厂,以维持不死人为底线。严查粮食浪费与贪墨,违令者严惩不贷!”
“开源与内部挖潜方面:”他继续部署,“一,组织老弱妇孺,在军队保护下,广泛采集一切可食野菜、野果、河鲜,补充口粮。二,大力推行以工代赈,凡参与修缮、垦荒、运输者,除每日基本食物外,记录工分,承诺未来偿还。三,冯先生,设法通过隐秘渠道,用我们有限的缴获(如皮货、药材)尝试小规模换粮。四,也是最重要的,全力保障夏收夏种,派兵保护农田,鼓励精耕细作,争取秋后能有所收获。五,严控粮食流出。”
最后,他看向王琨等将领:“各部操练照旧,但减少不必要的消耗。同时,继续清剿小股残余匪患,保障生产安全,但避免大规模军事行动,保存实力。”
一道道指令发出,整个防御使府全力运转起来。这一次,所有的措施都围绕着“精打细算”和“内部挖潜”展开,凸显了在人力物力双重制约下的艰难抉择。
李铁崖深知,这些措施如同杯水车薪。真正的考验在于能否在粮食耗尽前,稳定秩序,促进生产,并顶住外部压力。编户是为了摸清家底、维系统治,解决粮荒是为了生存。而青壮不足的困境,更非短期能解。黑山军(潞南防御使)正经历着从流寇到坐寇的最艰难转型期,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前路,依然艰难无比。
喜欢铁槊镇唐末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铁槊镇唐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