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龙脊藏毒
白垩纪的风裹着沙砾,打在阿月的防寒面罩上,发出“噼啪”的脆响,像无数细小的玉珠在碰撞。风里带着一股奇异的腥甜,不是海水的咸,也不是草木的香,是那种阴湿角落里腐烂东西特有的味道,黏在鼻腔里,挥之不去。
脚下的地层正在微微震颤,不是地质运动那种雄浑的、有节奏的起伏,而是一种细密的、病态的哆嗦,像畏寒的病人裹着湿透的棉袄,在寒风里控制不住地打摆子。阿月摘下胸前的鼎纹项链,链坠的全息屏立刻亮起,绿色的毒斑像苔藓般沿着龙脊山脉的走向蔓延——那是徐福意识残留的“湿毒”,一种中医里最难缠的“阴邪”,性黏腻,善潜伏,专钻人体(或地层)的缝隙,一旦扎根,便如附骨之疽。
检测报告的字迹在绿光中跳动:“湿毒已渗入白垩纪地层三千米深,分布区域与人体‘下焦’(脐下至耻骨)完全吻合,能量特征为‘寒、黏、滞’,正缓慢侵蚀地层深处的‘原精池’——该区域对应人体‘精室’,是宇宙先天之精的储存库。”
“湿毒在下,如油入面,难解难分。”林越的声音从项链里传来,带着长桑洞特有的药草香,仿佛他就站在身边,手里正翻着那本泛黄的医案,“我医案里记过黑风寨的病例:有个猎户常年在湿地打猎,湿毒积于脚踝,红肿流脓,用普通艾灸烤了半个月,表面结痂,底下却烂得更深。后来扁鹊先生教我用‘隔姜灸’,生姜切片垫在患处,上面放艾炷,灸了三次,毒就全出来了。”
阿月蹲下身,指尖按在一块露出地表的恐龙脊椎化石上。化石表面覆着一层薄薄的白霜,不是自然凝结的冰,是湿毒遇寒凝结的“阴津”,指尖一碰,像触到了冻在冰里的猪油,滑腻而冰冷,顺着指缝往里钻,激起一阵寒意。她想起刚才在龙脊山脉主峰看到的景象:裸露的岩层上,蛛网般的黑色纹路正以每天三尺的速度扩张,所过之处,连最耐旱的硅化木都化作了朽灰,轻轻一碰就碎成粉末,风一吹就散了。
“白垩纪地层是宇宙的关元穴。”阿月突然福至心灵,视线扫过连绵起伏的山脉——那些横亘东西的山脊,从高空看,不正像人体的脊椎吗?而龙脊山脉的主峰,恰好对准寒武纪原气海与秦宫鼎心的连线,是三域能量交汇的“下焦枢纽”。关元穴是人体储精的要地,白垩纪地层储的是宇宙的先天之精,徐福的湿毒藏在这里,是想从根本上污染宇宙的“精室”,用心何其歹毒。
她摘下鼎纹项链,链坠在阳光下泛着青铜的冷光。这链子是林晚照用秦宫鼎耳残片打造的,内侧用錾子刻着“关元”二字,此刻正微微发烫,像揣着一颗小小的太阳,驱散了指尖的寒意。“隔物灸需要三样东西:艾炷、隔物、引火物。”阿月的声音在风中有些发飘,却异常坚定,“鼎链当艾炷载体,恐龙化石做隔物,寒武纪海藻引火——林大哥,你说这样行不行?”
项链里沉默了片刻,传来林越带着笑意的声音,背景里还有翻动竹简的沙沙声:“恐龙化石埋在地下亿万年,吸足了地阳之气,性温而重镇,比生姜更能固摄灸力,不会让火气乱跑;寒武纪海藻得先天之气,燃起来的烟带着海水的清冽,引火比普通艾草更透,能顺着岩层缝钻进湿毒最深处。阿月,你这是把‘隔物灸’用到了天地尺度,扁鹊先生见了,也要捋着胡子夸你会变通。”
一阵阴风突然从化石缝里窜出来,带着浓烈的腥甜腐味——湿毒被惊动了。龙脊山脉的震颤骤然加剧,脚下的沙砾都在跳动,黑色纹路在地表扭曲成蛇形,昂首吐信,朝着阿月的方向快速游来,所过之处,沙砾都被染成了墨色,像一条翻滚的黑水河。
阿月抓起那块脊椎化石,转身就往山脉主峰跑。防寒靴踩在沙砾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像在追赶一场与阴邪的赛跑。她知道,必须赶在湿毒封锁主峰前施灸,否则一旦让毒侵入“关元”核心,就算扁鹊重生,也难回天了。
第二节 化石为隔
龙脊山脉的主峰顶,一块巨大的霸王龙脊椎化石横卧在岩层上,七节椎体完美相连,像一串被时光凝固的玉琮,每一节都有磨盘那么大,表面的骨纹清晰可辨,像老树的年轮,记录着亿万年的沧桑。
阿月用三棱针残片清理化石表面的湿毒,针尖划过白霜,发出“滋滋”的响,像用烙铁烫过冻住的猪油。白霜遇针尖的鼎气,化作一缕缕黑烟,扭曲着升空,散发出烧焦头发般的臭味,那是湿毒被炙烤后的反应。她数着椎体的节数,从下往上数到第四节,那里有个天然的凹陷,边缘光滑,大小正好能放下鼎纹项链,“这里对应人体命门穴,是督脉阳气最盛的地方,隔物灸就从这里开始,火气才能顺着督脉往两边串。”
她从背包里取出用保温箱保存的寒武纪海藻,这些深绿色的丝状体还带着原气海的湿润,散发着海水的咸腥,是她特意从寒武纪地层采集的“活引火物”。林越医案里说:“上古海藻生于洪荒,得水火之精,燃之能通天地之气,引灸力入骨髓。”阿月将海藻小心翼翼地铺在化石凹陷周围,像给灸穴围了一圈绿色的裙边,每一根海藻都梳理得整整齐齐,“这样火气就能均匀散开,不会偏到一边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救命!老扁把我逼成战国医学卷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救命!老扁把我逼成战国医学卷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