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惊心动魄的刺杀风波,被周景昭及其麾下以雷霆手段瞬间平息。三名刺客被拖下去严加看管,场中凝重的气氛却并未立刻消散,反而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肃穆与对宁王深不可测实力的敬畏。
黑苗青竹寨峒主嘎鲁与大祭司桑穹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与后怕,更看到了对眼前这位年轻王爷的重新审视与忌惮。
峒主嘎鲁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波澜,态度比之前更加恭敬,他再次右手抚胸,躬身道:“王爷神威,洞悉奸谋,救我寨祭司,免我寨与王师结下血仇,此恩,青竹寨上下,铭记于心! 请王爷与诸位贵人,移步寨中,容我等略备薄酒,正式拜谢,并聆听王爷教诲。”
周景昭神色平和,并未因方才的凶险而有丝毫倨傲,他微微颔首:“峒主客气了。铲奸除恶,护佑百姓,本是本王分内之事。 请!”
在峒主、大祭司及一众苗寨头领的簇拥下,周景昭带着陆望秋、齐逸、谢长歌、玄玑先生、狄昭、鲁宁、司玄等核心人员,步入青竹寨。
寨子依山而建,吊脚楼层层叠叠,以青石和木材为主,显得古朴而坚固。寨中苗民们纷纷站在路边或从木楼中探出头来,好奇而略带紧张地打量着这群衣甲鲜明、气度不凡的汉人官员与军将。
他们已隐约听说王爷救了岩刚猎头,方才寨外似乎还发生了变故,此刻见到峒主等人如此恭敬引路,心中更是惊疑不定。
众人来到寨子中央的鼓楼前。此处是寨中议事、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颇为宽敞。楼前空地上已摆好了长条木桌与木凳,桌上放置着牛角杯、土陶碗以及烤好的肉食、糍粑、时令山果等苗家待客之物。
分宾主落座。峒主嘎鲁率先举起牛角杯,里面盛满了苗家自酿的米酒,他朗声道:“第一杯酒,敬宁王殿下!谢殿下救我寨民,破奸谋,保我寨平安!”说罢,一饮而尽。苗人敬酒,极为豪爽。
周景昭亦端起面前的陶碗(军中习惯,以碗代杯),里面同样是米酒,他朗声道:“峒主请!本王亦敬青竹寨各位豪杰!愿汉苗一家,永结盟好,共御外敌,同享太平!”说罢,亦是豪饮而尽。其姿态磊落,言语真诚,令在场苗人头领们心中好感顿生。
酒过三巡,气氛逐渐融洽。
周景昭放下酒碗,神色转为郑重,开口道:“峒主,大祭司,诸位头领。本王此次奉旨南巡,首要之务,便是平定爨氏叛乱,剿灭祸乱南疆之前朝余孽。此二者,相互勾结,荼毒生灵,分裂疆土,乃天下大害,亦是我等共同之敌!”
他目光扫过众人:“本王深知,西南各族,包括黑苗诸寨在内,多年来饱受贫困、饥馑之苦,生活艰难。朝廷以往或有失察,以致地方不宁,此乃朝廷之失。 然,当今圣上仁德,立志革新。本王南来,非为征伐奴役,实为安抚地方,剿灭叛匪,并……”他顿了顿,加重语气:“…为西南万千百姓,寻一条 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之路!”
此言一出,苗人头领们纷纷交头接耳,眼中露出期盼与疑虑交织的复杂神色。
峒主嘎鲁沉吟道:“王爷仁德,我等感佩。只是…我苗疆山多田少,刀耕火种,收成微薄,常受饥馑之苦…安居乐业,谈何容易?”
周景昭微微一笑,道:“峒主所虑,正是本王所思。若要长治久安,必先解决粮食根本。 此前,岩刚壮士应已向峒主提及,本王有意在黔中推行‘一斤黍(高粱)换一斤粮(米麦)’之策,以及帮扶开辟‘梯田’之事?”
峒主与大祭司对视一眼,点头道:“岩刚确已禀报。此策若成,自是苗寨大幸!只是…我等心中尚有疑虑。其一,梯田虽好,然山高水低,如何引水上山,灌溉禾苗? 其二,高粱耐旱,确宜山地,然其味涩,人多不喜食,大量种植,兑换之粮真能足额发放? 其三,王爷曾言可酿酒,此事…可行否?利益几何?”
这些问题,直指核心,显然苗寨首领们并非盲目乐观,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
周景昭看向身旁的玄玑先生,笑道:“先生精通农工水利,地理物产,便请为峒主解惑。”
玄玑先生拂尘一摆,从容起身,先对峒主等人稽首一礼,然后才缓缓道:“峒主所问,切中要害。贫道便逐一解答。”
“其一,引水灌溉之事。 黔中之地,雨量充沛,溪涧纵横。可于山腰、山谷适宜之处,修筑陂塘(池塘),蓄积雨水、山泉。 再以竹管、陶管或开凿水渠,依山势走向,层层引水,自上而下,自流灌溉。 对于更高之处,可制作‘水车’(翻车)、‘筒车’等提水工具,借水力或人力,将水提升至所需高度。此等技术,于江南、巴蜀等地已有成熟应用,贫道可遣工匠前来,示范传授。”
“其二,以黍换粮之事。 王爷金口玉言,‘一斤换一斤’,绝无折扣! 所换之粮,皆为官仓上好米麦。高粱虽人食之涩口,然其乃 酿酒之上佳原料 ,更是 喂养军马、牲畜之精料 ! 朝廷大军常年征战,需大量马料;而王爷欲设官酿工坊,更需大量高粱。尔等所产之黍,不愁去处,朝廷亦不愁粮米兑换。 此乃两利之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闲散王爷开局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从闲散王爷开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