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乾殿内,气氛凝重。高句丽使团一行十余人,身着深色圆领窄袖官服,在正使朴正焕带领下,躬身入殿。
朴正焕年约五旬,面容儒雅,眼神精明。其身后半步,跟着一位年轻副使“金明洙”,面容清俊,举止沉稳,目光低垂,看似恭敬,却隐隐透着一股不凡气度。
“高句丽国使臣朴正焕,奉我王高元之命,觐见大夏皇帝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朴正焕朗声行礼。
“平身。”隆裕帝声音低沉,“贵使远来辛苦。呈上国书。”
鸿胪寺卿孙文远接过鎏金国书,展开朗声宣读:
“高句丽国王高元,谨致书大夏皇帝陛下:
一、为睦邻修好,互通有无,恳请陛下恩准于辽水之畔重开边境互市!允盐、铁器、粮食、茶叶、布匹等物资自由交易,以惠及两国边民!
二、敝国太子承宪,年已弱冠,仰慕天朝风华,特恳求陛下赐婚一位公主!结秦晋之好,永固邦谊!
三、敝国渴慕天朝文化!愿派遣百名学子入国子监学习经史子集、农工百艺!望陛下准予接纳,悉心教导!”
国书宣读完毕,殿内一片寂静。隆裕帝面色沉静,目光扫过下方群臣。高句丽所求,看似谦恭,实则包藏祸心,尤其互市所求盐铁粮布,皆是国之命脉。更遑论辽水之界,乃百年前高句丽趁晋末之乱强占辽东所成,此恨未雪!
隆裕帝缓缓开口:“高句丽国书所请,众卿有何见解?”
兵部尚书孙靖节(守白) 率先出列,声音沉稳有力:“陛下,臣以为不妥!高句丽与我大夏有辽东之恨!百年前其趁晋室崩乱,强占辽东千里沃土,更侵压新罗、百济,使其困守半岛南隅!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今所求互市物资,盐铁粮布,无一非军国重器,民生根本!若任其流入,无异于资敌养寇!他日其兵精粮足,必再启边衅!臣请陛下三思!”
户部尚书陆绍安 立刻反驳:“孙尚书此言差矣!互市古已有之!高句丽盛产人参、貂皮、东珠、海东青,皆我朝所需珍品!若能以盐铁粮布换取其特产,一则充盈国库,二则安定边民,三则可课以重税,限制其过量采购!此乃利国利民,双赢之举!至于辽东旧事,乃前朝恩怨,岂可因噎废食?我大夏国力鼎盛,何惧区区高句丽?”
工部尚书王枢衡(执中) 捻须道:“互市确可通有无。然盐铁粮食,关乎国本。老臣以为可开互市,但须严加管控!盐铁限量交易,粮食非灾年不得出口!并由工部、户部协同制定禁运名录,严防军械、精铁、良种外流!”
礼部尚书卢昭文(焕章) 对和亲一事发言:“和亲事关国体,公主亦陛下骨肉,需慎之又慎。老臣以为可先允其议,再择一宗室贤女,封为公主代嫁!如此既全其颜面,亦保陛下血脉,更显我朝仁德宽厚!”
孙靖节 眉头紧锁:“和亲更是示弱之举!我大夏公主金枝玉叶,岂能远嫁敌国太子?此乃辱我国体!高句丽名为求亲,实为试探我朝对其态度!若允,其必得寸进尺,视我软弱可欺!臣反对!”
陆绍安摇头:“孙尚书此言差矣!和亲乃邦交常例!汉唐皆有公主和亲,换来边疆数十年安宁!今若以一位公主换取东北长久太平,免动刀兵,何乐而不为?况且高句丽太子身份尊贵,也不算辱没公主!”他目光扫过几位年幼公主的生母。
朴正焕 适时开口,语气谦恭:“陛下,敝国学子一心向学,仰慕天朝教化,恳请陛下成全!”
国子祭酒温叙白须发皆白,闻言出列,声音苍劲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陛下!国子监乃我大夏最高学府,专为培养朝廷栋梁,国子生皆需经州府贡举或荫补,品学兼优者方可入内!高句丽学子非我大夏子民,不通我朝礼法经义,更无举荐之功,贸然入监,于制不合!且国子监讲学精深,非基础浅薄者可承!老臣恳请陛下三思!”
他态度坚决,直接拒绝了高句丽学子进入国子监的请求。
殿内气氛一凝。朴正焕脸色微变,高承宪(金明洙)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阴霾。
刑部尚书赵明渊(洞微) 见状,出列缓和道:“郑祭酒所言有理。国子监乃国之重器,确不宜轻开外邦学子入监之例。然彰显我天朝教化,怀柔远人,亦不可废。”
他略一沉吟,提议道:“臣以为可允其学子入‘太学’旁听!太学广纳英才,亦有鸿儒讲学,教授经史子集、礼仪农桑等基础学问。如此,既可满足高句丽学子求学之心,彰显我朝开放包容,又可避免国子监规制被破,更便于集中管理!”
工部尚书王枢衡(执中) 立刻附和:“赵尚书此议甚妥!太学讲学内容,可由礼部、国子监共同审定,以经史、礼仪、基础农桑为主,严禁涉及工巧、军械、冶炼等国之重器!并由鸿胪寺、刑部严密监控其行止!若有窥探机密、图谋不轨者,立时驱逐法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从闲散王爷开局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从闲散王爷开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