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美建交的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神州大地激起千层浪。
苏州的大街小巷,邻里们围坐在一起,聊着家长里短,吴侬软语说话像是在唱歌,兴奋的话语声交织在空气中。
国家开始鼓励城镇个体经济发展,做生意不再被视为‘投机倒把’。
李一鸣在玄妙观摆摊许久,一直提心吊胆,政策一放开,他脑子一转,立刻跑去办了个体户经营执照。
巷口李家的小卖铺一开张,邻居们都乐开了花,以后买东西方便多了,尤其还装了电话,这下接电话也不用跑老远。
吴姗姗坐在窗前,手中捧着微微泛黄的书,听着外面邻居的议论声,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她知道,一个崭新时代即将来临。
不过这些对什么也不缺的吴姗姗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她依旧每日上学放学,专心读书,闲暇时就写写稿。
吴姗姗特别喜欢苏州园林,喜欢它的独具匠心的设计,看着那些庭院就觉得藏着许多故事,一有空就带小军去参观在拙政园、退思园、留园和网师园之间。
门票如今一人不过五分钱,在她看来便宜得很。
小军起初不理解为何要花钱逛园子,可一踏入那精致绝伦的园林,便被眼前的美景震撼,直呼大开眼界,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说回去就要画下来,吴姗姗对此表示认可,回去的路上还特地给他买了一套彩色画笔。
逛完园子,两人还会去国营饭店大快朵颐,松鼠鳜鱼、响油鳝糊、母油船鸭、奥灶面,还有吴姗姗最爱的蟹粉小笼包,每一道菜都让她们吃得格外意足。
姐弟俩回去面对张阿妹的冷脸,都当对方是空气。
为了避开张阿妹的唠叨,吴姗姗只说在外面找写作灵感,吴建国向来支持女儿,也就由着他们去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吴姗姗的身体也在悄然变化。
吃得好、睡得香,她的个头蹭蹭往上长,十三岁的她已然将近一米六,已经算不上小矮子了,张阿妹看她时还要抬着头,她四肢纤细,出落得亭亭玉立。
粉色圆领衬衫搭配黑色直筒裤,一双黑色扣带小皮鞋,乌黑长发编成单麻花辫搭在肩头,几缕碎发垂在白皙脸颊边,灵动的双眼仿佛藏着星辰,举手投足间尽显少女的青春朝气。
很快,高考的日子来临。
1979年7月7日 - 9日,这场被称为“史上最难高考”的考试,全国共有468万考生,却仅录取28万人,录取率约6%。
文科类考生考语文、历史、数学、地理、政治、外语;理工类考生考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外语专业考生还需加试外语。
7日清晨,雨后的校园弥漫着凌霄花淡淡的甜香,显得格外肃静。
考场门口挂着“热烈欢迎考生,接受祖国挑选”、“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国家在期待你们,人民在期待你们”等??横幅。
与后世相比,当下这个时代的高考似乎还没有形成那种令人倍感压力和紧张的氛围。
考场外并没有像后来那样挤满了焦急等待、望子成龙的家长们。
大部分考生都是独自一人或者三两结伴前来参考,就如同平日里经历过无数次的普通摸底考试一般,每个人的神色都显得颇为平静和寻常,仿佛这场考试不过只是人生道路上一个再正常不过的小插曲罢了。
吴姗姗信心满满地走进考场,第一天上午就是考的语文,拿到试卷翻看完,内心十分淡定。
考试科目语文、数学、化学、物理、地理各100分,英语50%计分,合计总分550分。
高中只有两年,英语从基础ABCD开始学起,高一结束时得知外语成绩一部分计入总成绩,高二英语便成了选修。
时下老师多少有些口音,英语水平真谈不上好,可吴姗姗英语早已精通,学起来驾轻就熟,让英语老师直呼她有天份。
第三天下午考英语,考场规定半小时后才能离场,她拿到试卷一看,题目真的很简单,拿起笔就开始刷刷答题,全做完不过也才过去了四十多分钟,检查一遍后便交卷离场,好在提前交卷的考生非常多,她这个行为并不突兀。
她并不想隐藏实力,因为这个年代真的有不少人冒名顶替,但是考的非常好的一般人还真不敢下手,她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考完试等成绩出来这段时间,张阿妹没少说风凉话:还真当自己是神童了,这次考试要是落榜了看你以后怎么办?
以后工作都不好找,年纪这么小工厂也不会要,吧啦吧啦……
吴建国都快烦死张阿妹了,这话说的太让人不舒服了!
吴姗姗就当她放屁,根本不搭理。
时下高中毕业国家确实没有分配,就业上不如中专生,之前她也想提,可是这个继女跳级太快,她都没来得及说,这下好了,高考结束了,人家李一鸣都连续考两次了都没考上,看到时吴姗姗能考出个什么花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综影:我自有精彩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综影:我自有精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