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交流会上,副总指挥让傅水恒系统介绍经验。傅水恒站在简陋的讲台前,背后黑板上画着武器演进图。
其实最开始,我们只是想修好缴获的坏枪。傅水恒的开场白很朴实,后来发现,与其修修补补,不如利用现有条件自己造。太行山不缺铁矿,不缺木炭,缺的是技术和思路。
他详细讲述了如何用土法炼钢,如何改造旧机床,如何培养技术工人。特别提到一个重要转折点:有一次我们缴获了日军的掷弹筒,发现其原理可以借鉴。但直接仿制需要专用钢材,我们没有。于是大家就想,能不能用更常见的材料实现类似功能?没良心炮就是这样诞生的。
山东军区的代表提问:培养技术工人需要多长时间?
快则三个月,慢则半年。关键是建立师傅带徒弟的制度,把经验变成可传授的技术。傅水恒答道,我们现在有二百多人的技术队伍,分成车工、钳工、铸工等八个班组。
会议一直开到日落。副总指挥在做总结时格外动情:同志们,今天在独立团,我看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创新精神!他们没有等待援助,没有抱怨条件艰苦,而是立足现有条件,开创了一条我们自己的军工道路!总部决定,要在各根据地推广独立团的经验...
晚饭后,我陪副总指挥在营地散步。星光下的太行山格外宁静。
世根同志,你们知道这些成果意味着什么吗?副总指挥停下脚步,意味着我们终于有了稳定的弹药补给线,意味着战士们不用再握着空枪与敌人拼刺刀。
我默默点头。想起那些因为缺乏弹药而牺牲的战友,眼眶有些发热。
傅水恒是个好同志,你也是。首长拍拍我的肩,要把这些经验好好总结,写成教材发到各军区。明年这个时候,我希望每个根据地都能有自己的兵工厂
夜幕降临,各根据地代表还在与傅水恒热烈讨论。油灯下,这些面容黝黑的指挥员们像小学生一样认真记录着每个细节。我知道,从明天开始,这些经验的种子将撒遍华北大地,在战火中生根发芽。
窗外传来熄灯号,但兵工厂的方向依然灯火通明。傅水恒答应今晚要给晋绥军区的同志开小灶,讲解火药配比的诀窍。看着他不知疲倦的身影,我忽然对即将到来的反攻充满了信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今晚,在这太行山深处,我们亲手点燃了军工自强的火种。这火种必将照亮通往胜利的道路,直到把侵略者彻底赶出这片土地。
喜欢我穿越到山西抗日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我穿越到山西抗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