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平淡无奇的上午,幸村精市站在书房那面顶天立地的书架前,目光缓缓扫过层层叠叠的书籍。
艺术画册、网球理论、运动心理、文学小说、甚至几本植物图鉴,杂乱却和谐地共处一室,记录着两人各自的兴趣与交集。
“我在想,”幸村忽然开口,声音在安静的书房里显得格外清晰,“或许可以重新整理一下。”
星野辰正坐在书桌旁,核对着一份俱乐部发来的训练日程表,闻言抬起头,有些疑惑。
幸村并非热衷于频繁整理的人,他的物品摆放自有其内在逻辑,一旦确定,很少改动。
幸村没有回头,指尖拂过一本厚重的《欧洲绘画史》书脊。“不是按大小或者颜色,”他解释道,语气带着一种尝试性的探索,“或许……可以按‘领域’和‘交集’来分。”
他开始动手,先将那些纯粹属于他个人领域的艺术书籍归拢到一边,又将星野的运动科学、生物力学专着放到另一边。
然后,他开始挑选出那些处于中间地带的一—那本关于潜意识的旧书、几本他们都读过的文学作品、一些涉及运动心理交叉学科的期刊,甚至包括那本记录着抽象移动轨迹的素描本。
这些,被他单独放置在书架中央几层最醒目的位置。
星野放下手中的表格,走到他身边,看着他的动作,渐渐明白了他的意图。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收纳,更像是一种象征性的行为——在物理空间上,清晰地划分出“我”、“你”,以及最重要的,“我们”。
他没有多问,只是自然而然地加入进去,帮忙传递书籍,偶尔对某本书的归属提出建议:“这本《音乐与大脑》,你好像也看过?”
“嗯,放在中间吧。”幸村接过书,将它小心地插入中央区域。
两人默契地协作着,书房里只听到书籍移动的细微声响。阳光透过窗户,照亮了空气中飞舞的微尘,也照亮了书架上逐渐清晰的格局。
当最后一批书归位,书架呈现出一种新的秩序感。
两侧是各自独立的疆域,坚实而丰富;中央则是他们共同探索、相互滋养的重叠地带,虽然体积不大,却如同心脏般位于最核心的位置。
下午,他们去了稍远一些的一个大型露天市集。这里不仅售卖蔬果食材,还有手工艺品、二手杂货和各色小吃摊档,人声鼎沸,充满了鲜活的生活气息。
与之前目标明确的采购不同,这次他们更像是一次漫无目的的游荡。
幸村在一个卖手工陶瓷的摊位前停留了很久,仔细打量着那些形态各异、釉色温润的杯碗碟盘,最后挑选了两个素坯的、带着细微手作痕迹的马克杯。
“喝牛奶用。”他将杯子递给星野看,简单的款式,触感却十分温厚。
星野在一个卖旧木器的小摊前,看中了一个小巧的、带有多个格子的收纳盒,木料老旧,纹理清晰。“可以放些零散的小东西,”他比划着,“钥匙、护腕、或者你那些形状不一的素描炭笔。”
他们还循着香味,排队买了一份当地特色的、夹着浓郁奶酪和蘑菇的馅饼,站在喧闹的街角,不顾形象地分食,烫得直呵气,却又忍不住相视而笑。
穿行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中,周围是各种语言的交谈声、商贩的叫卖声、食物的香气混杂着阳光的味道。
他们没有谈论网球,没有讨论未来,只是沉浸在当下这份热闹而平凡的烟火气里。购买日常用品,品尝街头小吃,为一点小小的发现而欣喜。
这些琐碎的、与梦想和荣耀无关的时刻,如同坚实的锚点,将他们牢牢地系在生活的实处,避免在追求高远目标时迷失方向。
手中的陶瓷杯、木质收纳盒、甚至唇齿间残留的食物香气,都成为了这日常生活的具体见证。
傍晚时分,毫无预兆地下起了雨,起初是淅淅沥沥,很快便转为瓢泼。雨水猛烈地敲打着窗户,将外界的一切都模糊成一片水光淋漓。
原本计划的晚间散步自然取消。两人窝在客厅的沙发上,听着窗外密集的雨声。幸村拿出了前几天在市集买的一盒拼图,足足有一千片,画面是梵高那幅绚烂而扭曲的《星月夜》。
“试试这个?”他将拼图倒在宽敞的咖啡桌上,无数细小的、色彩斑斓的碎片堆积在一起,看起来如同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星野对于这种需要极强耐心和细致观察力的活动并不擅长,他的思维更偏向于动态和整体。但他没有拒绝,在幸村身边坐下。“从哪里开始?”
“通常从边缘和特征明显的部分开始吧。”幸村说着,手指灵巧地在碎片中翻找着带有直线边的边框碎片。
星野学着他的样子,开始寻找那些颜色最夺目的、属于旋转星云部分的亮黄色和蓝色碎片。过程比想象中还要缓慢和艰难。
尤其是星野,他试图运用“心眼”去分析碎片的形状和颜色规律,却发现这种微观的、近乎机械的匹配,与网球场上那种宏观的、流动的洞察截然不同。他时常拿起一块碎片,反复比对,却始终找不到它的位置,感到一丝难得的挫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繁星之下:幸村君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繁星之下:幸村君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