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挽月唇角微扬,露出一抹恰到好处的浅笑,既不失礼,也不显热络:“夫人谬赞。挽月区区臣女,岂敢与金枝玉叶相比。不过是谨守本分,不敢堕了父亲官声、朝廷体面罢了。”她将“本分”与“朝廷体面”轻轻点出,立刻将对方隐含的指责化解于无形。
王氏碰了个软钉子,面色微僵,还欲再言,旁边另一位与安郡王妃相熟的夫人走了过来,笑着打圆场:“王姐姐,苏夫人,宫门快开了,咱们还是快些准备着吧。”她说着,又特意对苏挽月笑了笑,“挽月小姐今日这身衣裳真是别致,这翟衣的纹样似乎更显精神了。”
苏挽月认得这位是光禄寺少卿的夫人李氏,因安阳县主的关系,对“霓裳阁”颇有好感。她含笑回应:“李夫人好眼力。不过是家中绣娘依着规制,在针线细节上略尽了些心,不敢有违礼制。”她坦然承认了衣着的不同,却又明确点明一切合乎规矩,让人抓不到错处。
这番应对,落在周围有心人眼中,皆暗自点头。此女年纪轻轻,面对刁难与赞誉,皆能应对得体,分寸拿捏得极准,果然名不虚传。
辰时正,沉重的宫门在悠长的号角声中缓缓开启。百官与命妇们按品级序列,鱼贯而入。穿过巍峨的宫门,步入高墙深宫,一种无形的肃穆与威压扑面而来。朱墙碧瓦,飞檐斗拱,汉白玉栏杆蜿蜒伸展,处处彰显着皇家的威严与气派。空气中弥漫着檀香与一种冷冽的、属于权力中心特有的气息。
苏挽月垂眸敛目,跟在赵婉娘身侧,步履沉稳地行走在宽阔的宫道上。她的目光平静地扫过沿途景致,将宫殿布局、侍卫站位、太监宫女行走路线等细节一一记在心中。这些信息,或许将来某一天便能派上用场。她感受到暗处似乎有视线落在自己身上,敏锐非常,但她并未四处张望,依旧保持着恭谨的姿态。
太和殿前广场,旌旗招展,仪仗森严。百官与命妇依序站定,静候圣驾。寒风卷过广场,更添几分凛冽。苏挽月站在命妇队列中靠后的位置,并不起眼,但她挺拔的身姿、沉静的气度,却让她仿佛自带光晕,在人群中悄然吸引着一些目光。
“皇上驾到——!皇后娘娘驾到——!”内侍尖细悠长的唱喏声划破寂静。
顿时,广场上所有人齐刷刷跪伏在地,山呼万岁,声震云霄。苏挽月随着众人跪下,额头轻触冰冷的地面,感受着那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脚步声由远及近,踏着汉白玉台阶,缓缓登上那九五至尊的宝座。
“众卿平身。”一道沉稳威严、听不出太多情绪的声音从高处传来,如同金玉交击,回荡在空旷的广场上。
众人谢恩起身,依旧垂首恭立。苏挽月趁起身的瞬间,极快地、不着痕迹地抬眼向上方瞥了一眼。高坐在龙椅上的靖帝慕容霄,身着明黄色龙袍,冕旒垂落,遮住了部分面容,但那股睥睨天下、掌控生死的帝王威仪,却如同实质般笼罩着整个广场。他身侧坐着凤冠霞帔的皇后,仪态端庄,再两旁,则是几位高阶妃嫔,容妃齐氏赫然在列,其目光似乎若有若无地扫过命妇队列。
朝贺大典按部就班地进行。百官呈上贺表,说着吉祥祝祷之词。命妇们则依品级上前叩拜。轮到苏文渊与赵婉娘时,苏挽月作为未出阁的女儿,并未需上前,只在父母归位后,随着众人再次行礼。
整个过程庄严肃穆,冗长而枯燥。苏挽月始终保持着最标准的礼仪姿态,神情专注而恭谨,没有丝毫懈怠或不耐。她能感觉到,高处那一道深沉的目光,似乎在她与苏文渊身上停留了一瞬。是因为之前的弹劾风波?还是因为“霓裳阁”的名声已然上达天听?她无从得知,只能以更谨慎的态度应对。
大典终于接近尾声。就在内侍准备宣布礼成之时,端坐在凤座上的皇后娘娘却忽然开口,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陛下,臣妾听闻礼部苏侍郎之女,名唤挽月者,不仅娴熟礼教,更擅经营之道,其所创‘霓裳阁’、‘月羽阁’等,于京中颇负盛名,连宫里的妹妹们都时有提及。今日既见,观其行止,果然端庄得体,可见苏侍郎教女有方。”
此言一出,原本略显沉闷的气氛顿时为之一变。无数道目光,带着惊讶、羡慕、嫉妒、深思,齐刷刷地聚焦到了垂首恭立的苏挽月身上。
苏文渊心头一紧,连忙出列,躬身道:“皇后娘娘谬赞,小女顽劣,当不得娘娘如此盛誉。不过是些微末伎俩,不敢有污圣听。”
赵婉娘更是紧张得手心冒汗,下意识地看向女儿。
苏挽月心中亦是微震。皇后在此等场合突然提及她,绝非偶然。是单纯的欣赏?还是有意将她乃至苏家,推向风口浪尖?或是……受了何人所托?
她不及细想,在无数目光注视下,缓步出列,行至御阶之前,依足大礼,深深叩拜下去,声音清晰而平稳,带着恰到好处的惶恐与感激:“臣女苏挽月,叩谢皇后娘娘金口赞誉。娘娘懿旨,臣女愧不敢当。臣女年幼无知,所学不过皮毛,经营些微产业,亦是承蒙陛下圣德庇佑、朝廷法度清明,方得苟存。父亲常教导,臣子本分,在于忠君爱国,恪守纲常。臣女虽为女流,亦不敢或忘,唯谨守闺训,勤修己身,以期不负皇恩,不堕家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霓裳归一品红妆乱江山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霓裳归一品红妆乱江山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