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茶肆一夜长谈的余韵,如同投入心湖的石子,在崔?胸中漾开的涟漪久久未平。欧阳修那“以史为鉴,以笔为戈”的箴言,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宏愿,如同淬火的利刃,磨砺着他心中的志向,也重新定义了他对翰林院这份“清贵”职责的理解。他不再仅仅满足于字斟句酌的“公允”,而是开始以更锐利的目光,穿透故纸堆的尘埃,去探寻那些被岁月掩埋的真相,去捕捉历史脉络中与当下共振的惊雷。
回到典籍库,面对那堆积如山的旧档,崔?的心境已然不同。他依旧沉稳,笔锋依旧凝练,但那双沉静的眼眸深处,却多了一份洞悉与探寻的锋芒。他不再仅仅抄录、摘要,而是开始有意识地梳理、比对、归纳,试图从那些陈年旧案、奏疏实录中,提炼出规律性的警示与破局的启示。
这日,他奉命整理一批封存已久的“真宗朝祥瑞录”及“天书封祀”相关密档。此事乃真宗朝后期一大公案,耗费国力民财无数,最终沦为笑柄。库吏搬来几口沉重的樟木箱,箱体布满灰尘,铜锁锈迹斑斑,显然多年未曾开启。
崔?屏退旁人,独自在库房深处辟出一块清静角落。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木箱,一股浓重的霉味与尘土气息扑面而来。箱内并非整齐的卷宗,而是散乱堆叠着各种奏疏抄本、地方呈报、方士手札、甚至还有几卷绘制着奇异符箓的绢帛。显然,这些是当年“天书”闹剧被揭穿后,仓促封存的原始材料,未经系统整理。
他戴上细棉手套,屏息凝神,开始逐一检视。起初多是些地方官员为迎合上意,捕风捉影上报的“祥瑞”:某地枯木逢春、某处甘泉涌出、某山现五彩云霞……言辞浮夸,内容空洞。崔?心中暗叹,这些不过是粉饰太平、劳民伤财的闹剧罢了。
然而,当他翻到箱底几份被油布包裹、保存相对完好的奏疏抄本时,目光骤然一凝!这几份奏疏并非地方所呈,而是出自时任三司使(掌管财政)的丁谓之手!丁谓,真宗朝权相,以机敏干练着称,亦是“天书封祀”的主要推手之一!
奏疏内容,表面看是汇报“天书”降临后,各地为修建宫观、举行大典所需钱粮筹措情况。但崔?细读之下,却发现了蹊跷!丁谓在奏疏中,以极其隐晦却精准的笔法,将大量国库钱粮、地方赋税、甚至军需储备,通过复杂的账目转移和名目变更(如“祥瑞供奉”、“祀典营造”、“神道赏赐”等),悄然划拨至几个特定州府的转运使司名下!而这些州府,经崔?回忆对照,正是当时丁谓及其党羽势力盘踞之地!
更让崔?心惊的是,其中一份奏疏附件,赫然列着一张清单,记录着几笔数额惊人的“海外奇珍”(香料、象牙、宝石等)的“供奉”与“赏赐”流向,最终指向的接收者,竟是几个名不见经传的商号!其中一个商号的名字——“隆昌记”,崔?在整理前朝漕运档案时,曾见过!那是一家因勾结贪官、走私违禁而最终被查抄的商行!其背后隐约有丁谓的影子!
这哪里是筹措祀典经费?分明是借“天书祥瑞”之名,行贪墨国帑、转移财富、培植私党之实!其手法之隐蔽,规模之巨大,触目惊心!丁谓利用皇帝崇信祥瑞的心理,将一场荒诞的闹剧,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贪腐网络!
崔?的手指微微颤抖。他迅速翻阅其他材料。在一份被撕去半页的方士手札残本中,他找到几行潦草的字迹:“……‘神霄’之符,乃依‘九宫’旧图改制……玉清昭应宫地宫秘道,通……西库……” 虽语焉不详,却隐隐指向“天书”本身可能存在的伪造痕迹,以及宫观建筑中隐藏的猫腻!
冷汗,无声地浸湿了崔?的鬓角。他仿佛触摸到了一个被深埋数十年的巨大黑洞!这已非简单的劳民伤财,而是一场精心策划、以神权为掩护的惊天贪腐! 其核心人物丁谓,最终虽倒台,但此案牵连甚广,许多细节被刻意掩盖,最终只以“媚上误国”的罪名草草了结,其背后盘根错节的利益链条和触目惊心的贪腐手段,并未彻底曝光于天下!
崔?猛地合上奏疏,心脏狂跳!他环顾四周,典籍库内寂静无声,唯有窗外透入的微光,照亮空气中飞舞的尘埃。这些沉寂多年的档案,此刻在他手中,却如同滚烫的烙铁!他脑海中瞬间闪过无数念头:
欧阳修的嘱托: “史笔如镜,当照见古今,亦当烛照前路!” 这些档案,正是照见前朝积弊最黑暗一面的明镜!其手法与当下某些借新政之名行贪墨之实的行径,何其相似!
王珪的警告: “笔下千钧,关乎后世评断,更关乎……当下人心!” 揭露此事,必将震动朝野,触及某些盘根错节的势力!
自身的处境: 他一个初入翰林的七品编修,贸然捅破这惊天秘密,无异于引火烧身!丁谓虽倒,其党羽、门生故吏,乃至受其荫庇的家族,未必尽数消亡!更可能牵扯到当今朝中某些位高权重者的家族旧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月照寒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月照寒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