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怀德亲自站台以后,红星机械配件厂的氛围彻底变了。
再无先前那种疏离、怀疑和“放养”态度,取而代之的是近乎炙热的关注与支持。
牛主任几乎全天陪着他们,随时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充满了干劲和期待。
赵师傅话虽不多,但技术上有求必应,那双布满老茧和油污的手,在关键部件加工时稳定而精准,他的经验成为了方案落地最坚实的保障。
连马建军和孙志强两个青工,都像是被上了发条,跑前跑后,眼神里充满了兴奋与自豪。
这种专家级别的待遇,让他们好一阵子才适应下来。
在这种全方位的“护法”下,“技术攻关小组”的各项工作计划飞速开展。
小小的临时工作间里,气氛热烈有序,仿佛是什么技术前沿阵地。
模具改造是“三步走”方案的核心,也是难度最大的一环。
将单冲模改为复合模,意味着要在同一套模具上集成冲孔和落料等多道工序,对设计精度、材料强度和加工工艺都有极高要求。
作为主力,吕辰和吴国华两人根据前期测量的数据和复合模的原理,已经绘制出了初步的设计图纸。
但图纸上的线条要变成能用的钢铁实体,中间还隔着无数需要细化和修正的环节。
这个环节,赵师傅起了巨大的作用,他拿着图纸,眯着眼睛,用长满老茧的手指一点点划过那些复杂的线条和标注。
“这里,”赵师傅指着一个凸模结构,“理论上没问题,但实际冲压时,受力集中,容易应力开裂。可以把这R角再放大一点,过渡更圆滑。”
他用铅笔在图纸边上画了一个简化的示意。
吴国华立刻心算起来:“应力集中系数确实可以降低约15%,对模具寿命有利。吕辰,我们调整一下这个部位的尺寸和倒角。”
吕辰点头,拿起绘图笔和三角板,仔细修改起来。
图纸定稿后,便进入了紧张的加工阶段。
模具钢材和优质合金钢,都已经从总厂调拨过来,静静地躺在车间一角,闪烁着金属特有的冷硬光泽。
赵师傅亲自上手,指挥着马建军和孙志强操作车床、铣床和钻床。
他对各种机床的特性了如指掌,知道用什么转速、进给量才能达到最好的加工效果,尤其是核心部件的精加工,几乎都是他亲自动手或在一旁紧盯。
“建军,手要稳,心要细!这差一丝,到时候冲出来的零件可就废了!”在机床的轰鸣中,赵师傅大声的吼着。
“知道了,赵师傅!”马建军大声应着,小心翼翼地操控着摇臂。
吕辰和吴国华也没闲着,他们拿着高精度量具,对加工出来的每一个部件进行反复测量,确保其尺寸、形位公差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游标卡尺、内外径千分尺、塞规……,利用这些崭新的工具,他们将精度控制在了微米级别。
工作间里弥漫着金属切削液的味道,地上散落着细小的铁屑,机床的轰鸣、锉刀的打磨声、测量时的低语交织在一起,充满了工业制造的独特魅力。
进度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推进着。
与此同时,汪传志和陈志国负责的简易检测夹具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他们对大量轴承套圈进行了精确测量,确定了关键尺寸的公差范围。
然后,结合“通端过,止端不过”的原理,设计出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快速检测卡具。
卡具的主体由一块钢板制成,加工出“通规”和“止规”两个孔位。
通规的尺寸是工件合格尺寸的下限,止规的尺寸是工件合格尺寸的上限。
汪传志拿着一个新冲压出来的轴承套圈,兴奋地向牛主任和操作工人演示。
“大家看,像这样,先把工件往通规里放。瞧,很顺畅就过去了,这说明工件尺寸不小于下限。”
他拿起工件,又往止规里放:“再看止规,放不进去,或者只能进去一点点,这说明工件尺寸不大于上限。两步都符合,这工件就是合格的!反过来,如果通规不过,或者止规过了,那这工件就是废品。”
他连续试了几个工件,动作迅速,判断直观。
“嘿!这玩意儿好!”一个中年老师傅看明白了,拍手称赞,“比我们用卡尺一个个量快多了,还不用费脑子看刻度,不容易出错!”
陈志国补充道:“我们设计了针对内外径的不同卡具,操作都一样简单。以后普通工人,甚至学徒工,经过简单培训就能快速进行检测,大大降低对老师傅个人经验的依赖。”
牛主任看得连连点头:“好东西!真是好东西!这东西一推广开,咱们车间的检测效率和准确率能提上去一大截!废品流到下道工序的情况肯定能减少。”
汪传志和陈志国紧接着就开始对年轻工人进行培训。
他们手把手地教,让工人们亲自上手操作,直到每个人都熟练掌握为止。
工人们从一开始的好奇,到尝试后的惊喜,再到熟练后的自信,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