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谦那场名为《给我的大学装个新玩具》的全球直播,余波未平。
而直播的主角,海科大后山,已经变成了一片钢铁与汗水的森林。
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二十四小时不休。
在钟振国的铁腕指挥下,数个工程队三班轮换,与刚刚抵达的德国工程师团队完成了无缝对接。
一座现代化无尘厂房,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拔地而起。
技术总工程师克劳斯,站在临时搭建的指挥平台二楼,俯瞰着这片沸腾的工地。
他手里捏着一份施工进度表,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按照这个进度,三天后就要进行核心部件的初步联调。
这在他看来,是天方夜谭。
“钟先生,我必须再次强调,这是精密仪器生产线,不是建筑工地!”
克劳斯找到正在现场指挥的钟振国,语气生硬。
“环境湿度、地面沉降、空气洁净度……任何一项不达标,都会对设备造成永久性损伤!你们太急了!”
钟振国看了一眼手表,面无表情。
“克劳斯先生,你的顾虑,王校长已经考虑到了。”
“明天早上六点,无尘车间会完成封顶和内部净化,所有指标只会高于、绝不会低于你们德国总部的标准。”
“现在,请带领你的团队,做好设备入场的准备。”
克劳斯无法理解。
他想争辩,但看着眼前那些中方工人、工程师们有条不紊、快到极致的协作,又把话咽了回去。
他决定用事实说话。
他就不信,在这样的“野蛮施工”下,能建成合格的厂房。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
克劳斯带着他的团队,再次来到工地。
所有人都停下了脚步。
一夜之间,一座银白色的巨大厂房已经矗立在他们面前。
门口的电子屏上,实时滚动着内部环境数据:温度22.5℃,湿度45%RH,洁净度等级Class 100……
比他们德国总部的车间标准,还要高一个等级。
德国工程师们一片寂静,脸上的骄傲第一次出现了裂痕。
安装工作正式开始。
克劳斯打起十二分精神,他要用最严苛的标准,找出中方工作中的瑕疵。
然而,他再次失望了。
他们需要的任何一颗特种螺丝、任何一根定制线缆,只要通过对讲机报出型号,十分钟内,必定会由专门的后勤学生,精准无误地送到他们手上。
吊装设备的操作精度,堪比外科手术。
一次核心模块的调试中,克劳斯遇到了一个难题。
“该死,一个A7型号的复合材料垫片在运输途中有轻微形变,这会导致0.01毫米的校准误差!”
他烦躁地对身边的中方协调员喊道:“我们需要这个备件,德国原厂的!空运过来最快也要一周!”
他几乎已经准备宣布这个模块的安装延期了。
协调员只是平静地在对讲机里说了几句。
半小时后。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海科大机械学院院长林振华,带着几个学生,风风火火地赶了过来。
他手上,赫然拿着一个刚刚打印出来、还带着一丝余温的金属垫片。
“克劳斯先生,是这个吗?你试试。”
克劳斯狐疑地接过垫片,拿出随身携带的精密游标卡尺。
下一秒,他的手僵在了半空。
尺寸、公差、材料致密度……完美!
甚至比他记忆中德国原厂的那个还要好!
“这……这是怎么做到的?”他声音发干。
林振华指了指旁边一个眼里放光的学生。
“这小子建模,我带人去实验室用最新的3D金属打印机现场打的。耽误你们时间了,主要是材料配比调试了一下。”
克劳斯和他身后的德国团队,彻底没了声音。
他们看着林振华,又看看那个一脸自豪的学生。
他们终于明白,这里不是一个普通的大学。
这是一个集研发、制造、测试于一体的超级怪物。
接下来的两天。
克劳斯和他的团队彻底抛弃了偏见,全身心投入工作。
他们甚至开始享受这种极致高效的协作。
他们看到,那些穿着校服的学生,会为了一个公式在白板前争得面红耳赤。
他们看到,那些年轻的脸庞上,没有迷茫,只有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笃定。
第三天下午。
随着克劳斯亲手合上最后一个电闸。
生产线上,指示灯依次亮起,发出悦耳的蜂鸣。
机械臂精准地移动,抓取,安装。
半小时后。
一台崭新、锃亮,印着“科谱特-九号”字样的多维色谱分析仪,缓缓驶下生产线的终端。
成功了!
比原计划,提前了整整十二个小时!
整个厂房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克劳斯和他的团队成员们互相拥抱,激动得满脸通红。
他们看向不远处那个一直静静看着的年轻人——王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让你培养技工,你培养出国士无双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让你培养技工,你培养出国士无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