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学院联盟分校建在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上,不是实体结构,而是一个由可能性场维持的思维空间。这里,不同文明的代表以意识形态相会,学习可能性科学的哲学基础。
苏芮担任创始院长,她的能量形态已能同时维持数千个意识连接。张振华则负责学院的实体锚点——建立在谷神星上的现实接口站。
开学第一课,苏芮面对的是来自37个文明的学员,包括气态生命的压力旋涡和纯数学存在的概率波。
“可能性科学不是关于控制,”她的思维波在学院空间回荡,“而是关于对话。与未知对话,与不确定性对话,最重要的是——与自己的局限性对话。”
然而教学挑战很快显现。共鸣文明学员试图用情感共振“优化”可能性场,导致整个学院空间暂时陷入集体愉悦状态;岩石智慧学员则试图将可能性公式刻入小行星带,造成轨道扰动。
最严重的事故来自一个刚加入联盟的年轻文明——“光速思维者”。他们加速自身认知时间流,试图在瞬间掌握所有可能性知识,结果导致整个学院空间的时间结构扭曲。七个学员的意识被困在时间循环中。
救援过程惊动了联盟理事会。一些古老文明代表要求关闭学院,称人类“尚未准备好承担导师责任”。
苏芮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不掩盖事故,而是公开整个救援过程,让所有文明见证人类如何从错误中学习。
“完美不是前提,而是过程。”她在联盟会议上说,“如果我们只展示成功,就是在传授虚假的完美。”
救援最终成功,但付出了代价:苏芮的能量形态因稳定时间结构而暂时分裂,需要在地球轨道休养。
这时,前代文明实验场传来了第一个回应信号。
不是来自新生的文明,而是来自一个本应完全重置的世界——第七实验场。那里的文明没有完全消失,而是以某种量子叠加态幸存了下来,如今在可能性信标的刺激下开始“复苏”。
张振华带领调查队前往第七实验场。眼前的景象令人心碎:整个文明处于一种半存在状态,城市时隐时现,居民在实体与虚影间闪烁。
“他们被困在可能性坍缩的瞬间。”随队的共鸣文明专家诊断,“需要极其精细的可能性操控才能稳定。”
救援难度超乎想象。任何不当干预都可能让整个文明完全坍缩或彻底消散。
联盟再次分裂。一些文明主张“仁慈终结”,认为让这个文明继续痛苦存在不道德;另一些则要求不惜代价救援。
苏芮在休养中感知到争论,强行凝聚形态出席联盟会议:
“这不是关于我们能否做到,而是关于他们是否希望继续存在。”
她提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方案:不是从外部救援,而是进入第七实验场的集体意识,帮助他们自己做出选择。
过程极其危险。苏芮需要完全融入那个文明的量子叠加态,体验他们所有的痛苦与困惑。
当她的意识与第七实验场连接时,看到的不是绝望,而是惊人的坚韧:这个文明在亿万次的可能性坍缩中,始终保持着对存在的渴望。
“他们选择了生命。”苏芮回归后宣布,“尽管痛苦,尽管不完美。”
基于这个发现,联盟启动了“凤凰计划”——不是强行稳定第七实验场,而是帮助他们学会在量子叠加态中生活,将缺陷转化为特点。
计划成功的同时,苏芮发现了可能性科学的全新维度:不仅是与可能性对话,还能帮助可能性自我实现。
这引起了联盟内最古老文明——“永恒观察者”的注意。他们自宇宙诞生之初就存在,从未干预任何文明发展,只是记录。
永恒观察者邀请苏芮访问他们的领域:宇宙背景辐射之外的寂静地带。
在那里,苏芮看到了所有文明的可能性脉络,如同无限延伸的光之河流。她发现人类文明有一条独特的分支——不是向前延伸,而是向所有方向同时展开。
“你们是第一个突破单向可能性的文明。”永恒观察者用星芒闪烁传达信息,“这既是礼物,也是重负。”
回归后,苏芮开始改革教学模式。不再试图让其他文明“理解”人类的可能性科学,而是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可能性传统。
效果惊人。共鸣文明发展出“情感可能性预测”,岩石智慧创造出“地质时间可能性图谱”,甚至连气态生命都发现了通过密度变化影响可能性的方法。
学院空间因此变得更加丰富多元。不同文明的可能性理解相互碰撞,产生新的洞察。
然而,新的问题随之产生。部分文明开始滥用可能性知识:光速思维者试图为自身文明创造“最优可能性”,导致整个星系的现实结构不稳定;某个好战文明则开发出“可能性武器”,能直接将目标从所有可能性中消除。
联盟不得不制定《可能性应用公约》,但执行成为难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尸语证词:尸检报告被AI篡改后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尸语证词:尸检报告被AI篡改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