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原则上同意内附”的回复,以及那份措辞严谨、条件分明的《藩部内附条例》,被迅速传达给了琼波·邦色一行。消息传回,琼波·邦色表面上自然是千恩万谢,表示立刻派人快马加鞭返回部落禀报头人,但其眼底深处一闪而过的迟疑与凝重,并未逃过王德安排的、混在驿馆仆役中那双锐利的眼睛。
“王爷,那琼波·邦色接到回复后,虽表面欢喜,但独处时曾有过短暂的焦躁,与其随从低语时,神色也颇为凝重。他们派出的信使,并非循原路返回象雄,而是绕道西北,行踪诡秘,我们的人正在远远缀着。”王德低声禀报着最新的监视结果。
李恪闻言,嘴角的冷笑更甚:“果然不出所料。让他们去报信,正好可以看看,他们到底是在跟谁联络。”
数日后,派往监视“砾石滩”皮货商的暗探也传回了令人振奋的消息。就在琼波·邦色派出信使后不久,那名一直深居简出的皮货商,竟也罕见地离开了聚居地,向西南方向进行了一次短暂的出行,其路线与琼波信使绕道的方向,有重合之处!
线索,似乎正在一点点串联起来。
“看来,这‘琼氏部落’的使者,和那传播流言的皮货商,背后是同一张网。”马周分析道,“松赞干布这是双管齐下,明面上派使者诈降,暗地里依旧不忘散播谣言,扰乱视听。”
“无妨。”李恪神色从容,“他铺的网越大,露出的破绽就越多。我们只管张开口袋,等他的人自己钻进来。”
他再次强调:“对琼波·邦色等人的监视不能放松,但要外松内紧,让他们感觉到我们虽有疑虑,但总体上还是‘欢迎’他们的。尤其是那份《内附条例》,要让他们觉得,虽然条件严格,但并非没有商量余地,关键在于他们头人的‘诚意’。”
又过了半月,琼波·邦色声称收到了部落头人的回信。回信中,头人“赤桑·扬敦”对吴王殿下同意内附表示“感激涕零”,但对于亲自前来庭州面谈一事,却言辞闪烁,以“部落事务繁忙,且恐逻些察觉,危及举族迁徙大计”为由,请求允许他暂缓前来,但为了表示诚意,愿意立刻派遣其“最信任的弟弟”琼波·邦色,以及一百名部落“精锐勇士”作为先遣队,携带部分贡品和物资,先行抵达庭州,听从吴王殿下调遣,并为后续大部队迁徙做准备。
“狐狸尾巴露出来了。”李恪看着这封回信,冷笑一声,“头人不敢来,只派个弟弟和一百‘精锐’?这一百人,只怕不是来打前站的,是来当死士和搅局者的。”
“王爷,是否要拒绝?”王德问道。
“不,准了。”李恪决断道,“不仅要准,还要大张旗鼓地准!以安西都护府的名义,发文通告,欢迎琼氏部落先遣队内附,并命庭州官府,妥善安排其驻地,一应供给,按我唐军辅兵标准发放,既不失礼,也不过分优待。”
他看向王德,眼神锐利:“这一百人,是送上门来的肉。把他们安置在城西新建的常备军大营外围,单独划出一个营区,严加‘保护’!让你的人,给我像钉子一样盯死他们!记录下每一个人的样貌、特征、行为习惯,尤其是他们与外界的所有接触!他们不是精锐吗?正好,让沈括格物司新弄出来的那些小玩意儿,在他们身上试试效果。”
王德心领神会,所谓“小玩意儿”,自然是些便于隐匿的监视监听工具,虽然简陋,但用在被集中“保护”起来的人身上,或许能有奇效。
“另外,”李恪补充道,“找个机会,让那个琼波·邦色,‘偶然’听到一些消息,比如……本王近期可能会巡视常备军大营,并亲自检阅新装备的‘神机’火器。”
“王爷,这是要……”马周微微一惊。
“钓鱼,总要下点香饵。”李恪目光幽深,“他们费尽心机想进来,目标无非是制造混乱、窃取机密,或者……行刺。我们就给他们创造一个‘绝佳’的机会,看看他们到底想干什么,又能干成什么!”
一切安排就绪。
数日后,一支由琼波·邦色率领的、约百人的“琼氏部落先遣队”,风尘仆仆地抵达了庭州。他们被“热情”地迎入了城西大营外围那片特意为他们准备的、看似独立实则处于严密监视下的营区。琼波·邦色被授予了一个虚衔,每日由马周属下的官员陪同,“熟悉”庭州风貌,而那一百名“精锐勇士”,则被以“整训”为名,限制在营区内活动,由王德派去的“教官”们日夜“陪伴”。
与此同时,关于吴王殿下将于旬日后巡视大营,并观摩新型“惊雷铳”实弹演练的消息,也被“不经意”地泄露了出去,果然在琼波·邦色等人中引起了一阵难以抑制的骚动,尽管他们表面上依旧保持着恭顺与平静。
庭州城内外,看似一切如常,但在平静的水面之下,一张无形的大网已经悄然张开,等待着猎物自己触动机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