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之沙”计划的突破与随之而来的潜在暴露风险,如同一柄双刃剑,悬在联盟心头。一方面,掌控时间流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另一方面,“虚无之疤”对时间操控的“关注”又让人寝食难安。联盟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必须确保内部根基的绝对稳固。而在所有根基中,丹药作为维系亿万修士修炼、疗伤、乃至日常消耗的战略资源,其质量与安全的保障,无疑是重中之重,容不得半点闪失。
此前建立的“星际丹药品控统一标准”和基于区块链的“数字护照”体系,虽然在规范市场、提升透明度上功不可没,但随着联盟疆域极速扩张、贸易伙伴日益复杂、以及内部“科学修仙”体系对丹药性能和种类需求的爆炸式增长,原有的标准体系开始显得力不从心。
问题接二连三地暴露出来:
标准滞后性: 新研发的高阶丹药、融合了外星材料或技术的特种丹药,其药效机理和潜在风险远超旧标准覆盖范围,出现监管空白。
认证壁垒: 不同星域、甚至不同宗门制定的辅助性标准五花八门,造成市场割裂,一些劣质丹药利用标准差异“洗白”流入市场。
追溯盲区: 区块链溯源虽能保证信息不被篡改,但无法自动识别一些极其隐蔽的新型污染或人为的高明造假手段。
信任危机: 接连发生的技术安全事故(如“创世”基地爆炸)和外敌渗透事件,使得部分贸易伙伴和内部民众对联盟产品的绝对安全性产生了疑虑。
一场因一批供应给前线戍边军团的“高强度凝神丹”引发的风波,将矛盾推向了顶点。这批丹药的“数字护照”一切正常,但部分将士服用后,却出现了罕见的灵力迟滞和神识涣散现象,虽未造成伤亡,却严重影响了战备。调查发现,问题出在一种用于提升丹药稳定性的新型辅料上,该辅料在常规检测下无害,但与戍边星域特有的某种宇宙射线长期接触后,会产生活性极高的毒性衍生物。而这一风险,并未包含在原有的品控标准中。
“我们的标准,已经跟不上我们技术和环境的变化速度了!”丹药品控总署的负责人痛心疾首地向林枫汇报,“必须建立一套终极的、能够覆盖丹药全生命周期、预见未来风险、并能自我进化的品控体系!否则,类似事件还会发生,一旦在关键时刻酿成大祸,后果不堪设想!”
林枫深知此事关乎国本,立刻召集苏晓、玄玑真人以及联盟最顶尖的丹道宗师、规则学家、材料学家和AI专家,召开紧急联席会议。
“丹药,是我们文明的血液和基石。”林枫开门见山,“血液出了问题,再强壮的躯体也会崩溃。以前的标准是‘治已病’,我们要建立的终极标准,必须是‘治未病’,甚至能‘防病于未然’!苏晓,你来牵头,整合我们目前所有的技术储备,打造丹药品控的终极防线!”
一项代号为“金匮要略·终极”的庞大计划启动。其目标,不再是简单的规范与追溯,而是要构建一个动态、智能、预见性、且具备绝对权威的丹药品控生态系统。
一、 知识融合,制定“万物皆可测”的终极基准。
苏晓团队首先将联盟自有丹道体系、从“星海学城”获取的众多外星文明药学知识、以及“太初”AI通过大数据挖掘出的海量丹药效果反馈信息,进行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合与交叉验证。他们不再满足于列出有限的检测项目,而是试图建立一套能够描述任何物质与生命体相互作用的“广义药效动力学与毒理学模型”。基于此模型,推演出近乎无穷的潜在风险场景,并为之制定相应的检测方法与安全阈值。这相当于为丹药安全建立了一部“宇宙级药典”。
二、 技术赋能,打造“无微不察”的终极检测网。
计划研发并部署新一代“全息丹检仪”。这种仪器不仅集成最先进的成分分析、能量频谱检测,更关键的是融入了“规则层面扫描”技术(源自对“虚无之疤”扰动的研究)和“高维信息感知”技术(灵感来自“星灵族”)。它能探测到丹药内部最细微的规则结构异常、潜在的能量冲突倾向,甚至能模拟丹药进入不同种族、不同体质、不同环境下的代谢过程,提前预警可能的不良反应。检测数据实时上传至基于“灵力区块链”升级的“终极品控链”,确保不可篡改。
三、 智能监管,实现“未卜先知”的终极风控。
“太初”AI的核心模块被深度植入品控体系,扮演“终极丹药品控官”的角色。AI不仅监控每一批丹药的检测数据,更持续分析全联盟的丹药使用反馈、环境变化数据、乃至深空天文信息。通过机器学习,AI能够主动发现潜在的风险关联(例如,某种新发现的星际尘埃可能与特定丹药成分产生未知反应),并及时发出预警,甚至自动触发相关丹药的暂停使用和复核程序。品控标准不再是僵死的条文,而是由AI驱动、实时动态更新的智能体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修仙之我在搞科学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修仙之我在搞科学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