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反侦察无人机巡逻
“灵力波干扰隐形衣”的首次实战测试,以血的代价告终。弟子“影刃”的牺牲,为“幽瞳”的撤离和宝贵数据的获取创造了机会。科学派付出了惨痛代价,但也验证了隐形衣在常规潜行中的卓越效果,并暴露了其在应对突发接触和高阶修士精细扫描时的短板。更重要的是,科学派拥有高级隐形技术以及可能存在地下基地的情报,已经引起了玄骨势力的警觉。
地下实验室的气氛凝重而压抑。悲伤与愤怒交织,但更多的是一种被逼入绝境的紧迫感。玄骨绝不会给他们太多时间。
“灵枢,分析敌人可能的后续行动,并优化我们的应对策略。”陈铭的声音带着疲惫,但眼神依旧锐利。
灵枢冰冷的声音响起:“基于截获的敌方通讯及行为模式推演:敌方高层(玄骨)已知晓我方存在高级匿踪技术及可能的地下据点。概率最高的应对策略:1. 加强对我宗旧址,尤其是丹霞峰区域的侦察力度,采用更高精度、多模态的探测手段。2. 对可疑区域进行地毯式物理搜索或范围性破坏法术覆盖,逼迫我方暴露。3. 可能动用特殊魔物或秘法,针对性地破解或干扰匿踪技术。”
“推演结论:我方被动隐藏的窗口期极短,预计不超过十二个时辰。必须在此之前,获取关键情报或完成战略转移准备。”
时间,成了最奢侈的资源。
“我们不能坐等他们来搜!”陈铭斩钉截铁,“必须掌握主动权,至少要知道他们在外面的具体部署和动向!我们需要‘眼睛’!能飞出去,看得远,且不易被发现的‘眼睛’!”
他的思路,回到了前世熟悉的领域——无人机。在此界,虽有御剑飞行和驯化灵禽,但前者目标明显消耗大,后者难以精确控制且易被感知。科学派需要一种小型、灵活、低灵力特征、可远程操控的侦察平台。
“启动紧急项目:‘低可探测性自主侦察灵械’,代号‘天眼’计划子项——‘蜂鸟’!”陈铭下令,“目标:利用现有技术,快速研制可执行区域侦察、影像传输、并能有效规避常规探测的小型无人飞行器!”
“指令收到。项目‘蜂鸟’启动。”灵枢迅速响应,“技术路径整合:”
1. 动力系统: 采用微型化“灵力电池”结合高效“灵能推进符阵”(基于“灵磁护盾”及“灵力无线传输”技术中的灵场推进原理),实现低噪音、低灵波辐射的飞行。
2. 隐身设计: 机身采用“灵力绝缘防护服”衍生材料,外形采用低雷达截面(此界为低神识反射截面)设计,表面覆盖“灵力波干扰隐形衣”简化版灵纹,实现视觉及基础灵波隐身。
3. 侦察系统: 搭载微型“全息投影炼丹教学”用的成像玉珠(升级为远距变焦),以及“灵力雷达预警网”技术衍生的微型灵波扫描仪,可捕捉可见光及特定灵波频谱影像。
4. 控制系统与通讯: 核心基于“人工智能丹方推演”系统的简化版,实现自主巡航、避障、目标跟踪。通讯则采用“灵力无线传输技术”中的低功率、跳频、加密灵波链路,与地下实验室的“灵枢”主控台实时数据交互。
5. 能源与续航: 极限轻量化设计,依赖高性能微型“灵力电池”,预计续航时间一至两个时辰,需返回充电或由大型无人机(母巢)进行无线充电。
蓝图清晰,但微型化与集成是巨大挑战。实验室所有相关领域的弟子被动员起来,在灵枢的统筹下,争分夺秒地进行研制。纳米机器人被用于精密加工,稀土灵光材料被用于传感器,最新的灵导合金被用于骨架……每一克重量都被反复权衡。
仅仅六个时辰后,第一代三架“蜂鸟”原型机组装完成。它们仅有巴掌大小,形如一只灵动的蜂鸟,通体哑光黑色,灵纹内敛。
“开始地面测试。一、二、三号机,依次启动。”陈铭在控制台前下令。
嗡——
微不可闻的嗡鸣声中,三架“蜂鸟”轻盈升空,在实验室内灵巧地穿梭,躲避障碍,传回的影像清晰稳定。灵波扫描显示,其灵力辐射强度极低,仅相当于一只低阶灵虫。
“初步测试通过。准备进行首次外部短程侦察测试。目标:丹霞峰周边五百丈区域,重点扫描敌方巡逻队活动规律及布防情况。”陈铭深吸一口气,“释放一号机。”
实验室一处隐蔽的通风口悄然开启,一号“蜂鸟”如同真正的夜行生物,悄无声息地滑入外界漆黑的夜色中。
控制室内,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主控玉璧上。玉璧被分割成多个画面:一是“蜂鸟”前端摄像头传回的实时影像,二是其灵波扫描仪构建的周边灵体分布图,三是其自身状态数据及飞行轨迹。
起初一切顺利。“蜂鸟”沿着预设路线低空飞行,传回的画面上,可以看到被破坏的殿宇、游荡的低阶魔物、以及零星闪烁的魔道警戒符阵。它成功规避了几队巡逻的魔修,其低可探测性得到了验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修仙之我在搞科学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修仙之我在搞科学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