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师西进,旌旗蔽空
时值建安十二年秋,正是关中大地最为燥热的时节。干燥的季风自西北吹来,卷起黄土高原上的漫天尘沙,却掩不住那支自东向西滚滚而来的钢铁洪流。
八万大汉第二军精锐,在丞相、征西大都督曹操的统帅下,如同一条玄色的巨龙,沿着修缮一新的潼关道向西推进。队伍前后绵延数十里,旌旗招展,枪戟如林。最前方是曹仁率领的三万前锋,清一色的玄甲重骑,人马皆披铁甲,在烈日下反射着刺目的寒光。中军大纛之下,曹操一身玄色鎏金甲,外罩猩红战袍,手持马鞭,目光沉静地注视着前方若隐若现的潼关雄姿。
报——!一骑绝尘而来,斥候在曹操马前滚鞍下马,大都督,夏侯将军已在潼关下列队相迎!钟繇大人已将关内粮草军械清点完毕!
曹操微微颔首,对身旁的程昱道:仲德,看来元让(夏侯惇字)准备得不错。
程昱抚须道:夏侯镇西坐镇司隶多年,对关中情势了如指掌。有他相助,我军如虎添翼。
司马懿在稍后位置默默观察着行军阵列,目光在那严整的队形和充沛的士气上停留片刻,又转向西方那片被热浪扭曲的天地,眼中闪过一丝深思。
大军继续前行,沉重的脚步声、马蹄声、车轮碾过路面的轰鸣声,交织成一曲雄浑的战歌,惊得沿途飞鸟绝迹,走兽遁形。沿途百姓早已被官府疏导至他处,只有几个胆大的乡老躲在远处山丘上,敬畏地望着这支前所未见的强大军队。
这就是王师啊......一个白发老翁喃喃道,比当年董卓的西凉军还要威风......
他的儿子赶紧拉住他:爹,快别说了,听说西凉那边又要打仗了。
老翁却固执地望着行进的大军:打吧,打完了,说不定这关中就能真正太平了。
这些细碎的对话被风带走,消散在漫天黄沙中。而钢铁洪流依旧坚定不移地向着西方,向着那片即将被战火点燃的土地前进。
当曹操率中军抵达潼关时,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撼。
这座天下闻名的雄关此刻已经完全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兵营。关墙之上,崭新的字帅旗与字龙旗迎风招展。关前开阔地上,夏侯惇率领的司隶驻军已经列成整齐的方阵,与刚刚抵达的第二军前锋遥遥相对。
恭迎大都督!夏侯惇独眼精光四射,声若洪钟。他身后的将领们齐声附和,声震四野。
曹操下马,快步上前扶住正要行礼的夏侯惇:元让辛苦了!这些年坐镇司隶,保境安民,功在社稷!
夏侯惇独眼中闪过一丝激动,但很快恢复沉稳:此乃末将分内之事。大都督,关中父老盼王师久矣!
这时,司隶校尉钟繇也从关中快步走出。这位以书法名世的重臣,此刻却是一身戎装,虽已年过五旬,但精神矍铄。
繇,拜见大都督!钟繇躬身施礼,关中一百三十二仓,已储粮草四百万石;武库军械,可支十万大军半年之用。潼关至长安的官道已拓宽加固,沿途驿站、烽燧均已整修完毕。
曹操闻言大喜,握住钟繇的手:元常(钟繇字)真乃吾之萧何也!有此准备,何愁西凉不平!
众人寒暄间,第二军的将领们也陆续抵达。曹仁、张合、乐进、高览、曹休、张绣等将顶盔贯甲,在曹操身后一字排开,与夏侯惇麾下的戏志才、韩浩、史涣等将互相见礼。虽然体系不同,但在共同的敌人面前,所有人都表现出应有的团结。
简单的迎接仪式后,曹操在夏侯惇、钟繇的陪同下,登上了潼关城楼。
站在关墙之上,西望八百里秦川,但见渭水如带,远山如黛,好一派壮丽河山。然而若极目远眺,隐约可见西方天际线上尘土飞扬,那是西凉联军活动的痕迹。
大都督请看。夏侯惇指着西方,韩遂、马超的主力目前聚集在渭水北岸,以金城、冀城为依托,连营百余里。据探马回报,总兵力约在六万左右,其中骑兵过半。
曹操凝望良久,问道:西凉铁骑,果真名不虚传?
夏侯惇独眼中闪过一丝凝重:确实骁勇。去岁末,末将曾派秦翊率三千精骑试探,与马超部将庞德遭遇,不到半个时辰就......
他没有说下去,但众人都明白结果。
程昱适时开口:西凉铁骑虽勇,然韩遂、马超各怀异志,此其致命弱点。我军当以智取,不可力敌。
司马懿默默走到城墙边,伸手摸了摸墙砖上的痕迹,忽然道:这潼关,当年马超随父破李傕时,应该也登临过吧?
众人闻言一怔。钟繇点头道:仲达所言不错。建安四年,马腾、韩遂联军东进,确实曾攻占潼关。
司马懿转身,年轻的面容上带着与其年龄不符的深沉:既然如此,马超对此地地形应该相当熟悉。这或许是个可以利用的点。
曹操眼中精光一闪,对司马懿投去赞许的目光。
当晚,潼关都督府内灯火通明,曹操召集所有高级将领和谋士举行第一次军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