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寒风掠过许都城墙,却在晋王府邸的书房内被炭火的暖意与决策的热忱所驱散。巨大的雍凉地图铺满了整个地面,山川河流、关隘城池纤毫毕现。袁绍脱去朝会时的繁复冕服,只着一身玄色常服,手持一支细长的竹杖,立于图前。他的身侧,曹操、荀彧、郭嘉、贾诩、诸葛亮、司马懿等核心谋士齐聚,气氛凝重而专注。
诸公,袁绍的竹杖重重地点在地图上的与之间,荆豫已定,江东暂安,内部封赏布防亦毕。如今,大势在我,兵精粮足。是时候,解决这盘桓西陲多年的痼疾了!
他的目光锐利,扫过在场每一个人:韩遂、马超,盘踞西凉,骁勇难制,更兼屡犯三辅,劫掠百姓,无视朝廷号令。此二人不除,则关中永无宁日,我大军南下亦难免后顾之忧!西征雍凉,已非选项,而是必然!今日之议,非战与不战,而是如何战,如何胜!
曹操微微颔首,接口道:大将军所言极是。西凉铁骑,天下骁锐,然其弊在号令不一,韩马各怀异志。我军新胜,士气正旺,挟雷霆之势西进,正当其时。然,凉州地广人稀,补给漫长,羌胡混杂,此战需速,亦需巧。
一场决定未来数年帝国战略方向的最高军议,在这略显狭小的书房内,悄然展开。窗外是许都的万家灯火,窗内则是决定万里之外无数人命运的决策核心。
针对西征的具体策略,谋士们纷纷献计,将此前零散的思路整合成系统的方略。
郭嘉的攻心为上:郭嘉虽面色依旧苍白,但眼神灼灼,韩马之盟,脆如薄冰。我军情司此前运作已见成效,二人嫌隙已生。当继续加大离间力度!可伪造马超与朝廷之细节,为韩遂所知;同时,散布韩遂欲借朝廷之手除掉马超,以其首级换取自身富贵的流言。待其内乱,我军再以泰山压顶之势击之,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他顿了顿,此外,凉州羌胡,并非铁板一块。可遣使携重金、官印,密会诸羌豪帅,许以好处,使其在关键时刻按兵不动,或甚至反戈一击。
诸葛亮的军政并举:诸葛亮轻摇羽扇,从容道:奉孝先生之策,乃破敌之关键。然,大军远征,后勤为要。亮以为,当效仿昔日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故事,然需更胜一筹。可令司隶方面大张旗鼓,修缮道路,囤积粮草于潼关,做出主力由此迸发之态势,吸引韩马主力于东线。同时,他的羽扇指向地图北方,朔方张辽都督所部精骑,则可作为奇兵,自北地郡南下,直插金城、武威等西凉腹地,断其归路,搅乱其后方!此正奇结合,可使韩马首尾难顾。
贾诩的稳扎稳打:贾诩语气依旧平稳:孔明之策甚妙。然西凉地势复杂,敌军骑兵来去如风,我军虽众,亦不可冒进。当以堂堂之阵,步步为营。征西大军出潼关后,不必急于求战,当依托地利,稳扎营寨,逐步推进,压缩韩马活动空间。待其因我离间而内乱,或因张辽奇兵而慌乱时,主力再全线压上,以求全功。切记,勿因小利而盲动,堕入敌军骑射陷阱。
司马懿的情报与后勤:司马懿躬身补充:诸位军师算无遗策。懿以为,当加派更多熟悉西凉地理、风俗的细作,不仅深入金城、冀城(马超据地),更要渗透至羌胡部落,绘制详图,探听虚实,确保我军动向如观火,敌军动向如暗夜。同时,司隶至前线的粮道,需派重兵护卫,多设中转粮仓,并征发民夫,以保粮秣无虞。
袁绍认真听取每一位谋士的意见,目光在地图上不断移动,脑海中已然勾勒出清晰的战争蓝图。他最终总结道:诸公之策,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离间韩马,乱其心智;正兵压境,耗其锐气;奇兵侧击,断其根本;稳扎稳打,步步紧逼!此战,孤要的不仅是击溃,更是彻底平定西凉,将这片土地,真正纳入王化!
战略既定,袁绍正式下达了军队整编与出征的命令,明确了三大军团的架构与职责:
大汉第一军(中央主力军团):
统帅:晋王、大将军袁绍。
副将:许褚(武卫军)、赵云(白马义从)、黄忠、甘宁、颜良(北军)、文丑(北军)。
随军参谋:贾诩、诸葛亮、田丰、沮授、许攸。
职责:作为战略总预备队及袁绍的亲卫中军,暂驻司隶,视战局发展决定投入方向,兼具威慑四方、应对突发情况之重任。
大汉第二军(西征主力军团):
统帅:征西大都督曹操。
副都督:曹仁、夏侯惇。
副将:张合、乐进、高览、曹休、张绣。
随军参谋:程昱、司马懿、董昭、辛毗、戏志才。
兵力:整合原司隶河南军、曹仁征西先锋军团、张合大戟士、高览兖州军等部,总计约八万精锐。
职责:自潼关出发,为主攻方向,正面推进,吸引并摧毁韩马联军主力。
大汉第三军(北线奇兵军团):
统帅:朔方都督张辽。
副都督:高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